《万古江河》阅读笔记范文
许倬云这本《万古江河》从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写至近代中国,可谓是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读完这本书,我对于中华文化理解更加深刻。也让我在这疫情之中,充满希望。
秦汉之前的历史在历史课上讲到的较少,我也是着重读了这一部分。我们中华文化的文明属于大河文明,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中华儿女,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位于中国北方的黄河,给了中华文化以粗犷与豪放;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而位于南方的长江则让中华文化增加了温婉与细腻。让我们的文化不单一,更加多元。如许倬云所说,“黄河与长江,一硬一软,一方一圆,一相对一绝对,这两条线相互交织,使得中国思想既能谨守规则,又能应付时代的变化。”再从地理上讲,东南沿海因临近海洋,发展出玉石文化,西南高山地区,因为马帮盐客云集,是以造就马帮文化,天山青藏,牧人驱赶牛羊,逐水草而居,也形成了游牧文化。
在看这本书之前,作为北方人的我一直以为,北方文化的出现早于南方,但其实,人类茹毛饮血时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生活不安定,也不能组织聚落,这时是不能用文化来形容人类的活动的,而实际上,长江流域出现文化系统早于黄河流域,我自己猜测,或许是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更适合农业种植?但不管是哪一个更早,按照苏秉琦的分法把中国地区的考古文化划分为六大区系,这六大区系并非完全独立,而是互相交叉,在上古时期区系间的文化交叉融合,奠定了中华文化繁荣丰富的基础。
从进入青铜时代开始我们便渐渐有了史书的记载,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历经春秋战国的战火,诸子百家的争鸣,我们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即将成为世界东方的雄狮。秦汉时期我们的帝国与西方的罗马帝国同为世界大国,但最终我们以较为完善的郡县制,儒释道互补的思想,固定的交通与经济网......
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