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总结工作成效,充分认识审计统计质效提升的重要成果
(一)制度发力筑牢根基,数据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二)分析发力精准研判,统计矩阵作用凸显
(三)运用发力服务大局,决策效能显著增强
二、正视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审计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二)专业能力欠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三)协同机制不畅,部门联动存在短板
(四)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方法较为传统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审计统计质效全面提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高对审计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
二是压实工作责任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统计人员专业素养
一是充实专业力量
二是强化业务培训
(三)完善协同机制,增强部门间工作合力
一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二是加强内部协作
(四)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审计统计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是创新分析模式
四、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二)严格监督考核,强化结果运用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
全县审计统计质效提升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审计统计质效提升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县审计统计工作在“三个发力”实践中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一步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持续深化“多方参与、精准分析、服务决策”链条式工作体系,推动审计统计工作与审计监督深度融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县审计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审计工作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审计统计工作的业务骨干。刚才,X科室、X乡镇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详细介绍了在审计统计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与实际成果,讲得很透彻、很有针对性,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借鉴,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县审计统计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总结工作成效,充分认识审计统计质效提升的重要成果
(一)制度发力筑牢根基,数据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县审计局坚持制度先行,以构建全链条数据管理体系为目标,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建立“项目主审负责、科室交叉复核、统计专员统管”审计统计三级联审机制,形成了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项目主审作为数据采集的第一责任人,对审计项目相关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略……
报,将分析成果转化为决策依据。近两年来,共形成季度统计分析报告篇,撰写审计专报份,其中X份专报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运用发力服务大局,决策效能显著增强
审计统计数据的有效运用,为审计监督和服务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统计数据,审计组能够紧盯风险易发高发领域,强化风险研判,精准确定审计重点。在年度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通过对土地出让、水资源管理等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个乡镇存在土地违规出让、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审计组迅速调整审计方案,将这些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深入调查,最终查出违规金额万元,提出整改建议条,有效规范了自然资源管理秩序。
通过“月收集、季归类”动态梳理审计发现问题,建立的审计发现常见问题清单,为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在项目审计审理过程中,审理人员对照问题清单,快速发现项目审计中存在的程序不规范、证据不充分等问题项,督促审计组及时整改,提高了审计项目质量。该清单还被推广到全县各部门单位,起到了“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推动各单位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同类问题发生。
,坚持审计统计与审计全覆盖协同发力,每年编制应审未审领域或单位清单,为审计监督提供方向指引。根据清单,对个重点行业开展周期性覆盖审计,对个新兴领域进行动态化监督,有效扩大了审计监督覆盖面,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目标逐步实现。
二、正视存在问题,准确把握审计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我县审计统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部分单位和人员对审计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乡镇和部门将审计统计工作视为“额外负担”,认为只要完成审计项目即可,忽视了统计数据对审计工作的支撑作用和对决策的参考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数据报送不及时、敷衍了事的情况。例如,在次季度统计数据报送中,有个单位超过规定时间X天以上才报送数据,且数据存在明显错误,经多次催促才完成整改。还有部分单位对统计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将统计分析与日常审计工作有机结合,导致统计数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制约了审计统计质效的进一步提升。
(二)专业能力欠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审计统计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既需要具备审计业务知识,又要掌握统计分析技能。然而,目前我县审计统计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一方面,专业统计人员不足,现有从事审计统计工作的人员中,仅有X%具备统计专业背景,大部分人员是从审计业务岗位临时调配,缺乏系统的统计知识培训。另一方面,人员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新的统计标准和分析方法掌握不熟练,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指标理解偏差、分析方法不当等问题。在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只有X%的人员能够熟练操作,导致数据处理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审计统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协同机制不畅,部门联动存在短板
审计统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需要加强协同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完善。审计部门与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渠道不畅通,存在数据重复采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开展财政审计时,审计部门需要从财政部门获取大量数据,但由于数据格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数据转换和整理,影响了工作效率。,审计统计内部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也不够紧密,数据采集、分析、运用等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制约了审计统计质效的提升。
(四)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方法较为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审计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但目前我县审计统计工作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工作方法较为传统。在数据采集方面,主要依赖人工填报和手工录入,信息化水平较低,容易出现人为错误。在分析方法上,多采用简单的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缺乏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难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问题和规律。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县在审计统计工作模式和技术手段上存在较大差距,无法适应新时代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亟需创新突破。
三、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审计统计质效全面提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提高对审计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各乡镇、部门要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培训等方式,深入学审计统计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审计统计工作在服务决策、防范风险、推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县审计局要定期开展审计统计工作成果展示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分析,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