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2025-08-20

  目录/提纲:……

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城中村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三)城中村改造是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

  二、客观审视现状,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成效与挑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提质增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

  (二)拓宽资金渠道,强化要素保障

  (三)注重产城融合,提升改造质效

  四、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城中村改造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三)营造良好氛围

  ……

  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城市更新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以青秀区X村五组城中村改造暨邦泰悦九章项目开工为契机,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快改造进程,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县(区)主要负责同志、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城中村改造项目企业代表以及居民代表。刚才,X、市住建局、X集团分别作了汇报发言,围绕城中村改造的推进情况、经验做法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详细阐述,讲得很到位、很有针对性,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单位认真学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意义

  

  (一)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的“短板”,直接影响着城市整体形象和功能提升。我市现有城中村个,占地面积平方公里,涉及居民万户、万人,这些区域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以区村为例,改造前建筑容积率达X,远超城市规划标准,消防通道狭窄

  ……略…… 

  ,创造就业岗位X个。这些案例证明,城中村改造能够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

  

  二、客观审视现状,准确把握城中村改造的成效与挑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改造机制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市构建了“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改造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市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x-2025年)》《城中村改造安置补偿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了“市级统筹、区县主责、街道落实”的三级推进体系。截至2025年6月,全市个区县均建立了多部门联动机制,累计召开专题会议次,解决改造中的难点问题个。区创新推出“+改造”模式,成立项目临时支部,发动员带头签约,推动村改造项目签约率从X%提升至X%,该经验已在X个区县推广。

  

  2.改造进度持续加快

  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推进,我市城中村改造取得显著进展。202x-202x年,全市累计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个,完成拆迁万平方米,建设安置住房套,惠及居民万户。2025年,全市新启动改造项目个,其中青秀区村五组改造项目作为X市8个重点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于6月27日正式开工,首期出让地块亩,由集团投资亿元建设邦泰悦九章项目,预计年月竣工。县村改造项目已完成拆迁万平方米,安置小区主体工程完成X%,预计年底前实现部分居民回迁。

  

  3.配套设施显著改善

  在改造过程中,我市注重同步推进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截至目前,改造项目累计配套建设道路公里、排水管网公里、绿化景观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幼儿园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区村改造后,新建路等条道路,打通了区域交通“微循环”,道路通行能力提升%;新增停车位个,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问题;建设社区公园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X平方米,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改造资金压力较大

  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巨大,我市现有改造项目平均每亩投入资金万元,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达亿元,资金缺口约亿元。部分区县财政实力有限,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导致改造进度滞后。如县村改造项目因资金短缺,安置小区建设进度延误个月,影响户居民回迁。调研显示,%的区县反映“资金不足是改造最大瓶颈”,%的社会资本表示“改造回报周期长、风险高,持观望态度”。

  

  2.群众诉求协调困难

  城中村改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部分居民对安置补偿标准期望过高,协调难度较大。全市改造项目中,%的项目存在个别住户拒不签约问题,导致项目整体进度受阻。区村改造中,户居民因补偿分歧拒绝签约,影响了亩土地出让,造成项目延误个月。,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如县村存在宗无证建筑,认定和补偿标准难以统一,引发群众件次,增加了改造难度。

  

  3.产业导入缺乏统筹

  部分区县在城中村改造中,对产业导入缺乏系统规划,存在“重住宅、轻产业”现象。全市已完成改造的个项目中,仅有个配套建设了产业载体,产业用地占比不足X%,导致改造后区域经济活力不足。区村改造后,商业配套占比仅X%,业态单一,缺乏特色,日均客流量不足人次,未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产业导入与区域定位结合不紧密,如高新区村改造中,引入的产业与园区主导产业匹配度仅%,资源整合效应不明显。

  

  三、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提质增效

  

  (一)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政策体系

  

  1.科学编制改造规划

  各区县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布局,编制《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5-2030年)》,明确改造时序、规模和重点任务。2025年底前,力争每个区县至少完成个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全市新增改造面积平方公里。区要结合青秀区村五组改造经验,在路、街等区域规划“城市更新示范区”,统筹布局住宅、商业、产业等功能,容纳居民户,新增就业岗位个;县要针对村等老旧城中村,制定“一村一策”改造方案,2025年启动个村改造,释放产业用地亩。规划编制需邀请居民、专家、企业代表参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细化配套政策措施

  围绕《市城中村改造管理办法》,制定配套实施细则,明确土地出让、资金保障、安置补偿等具体政策。财政部门要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基金,2025年安排资金亿元,较上年增长X%,并探索发行城中村改造专项债券亿元。自然资源部门要优化土地供应政策,对改造项目用地实行“带方案出让”,缩短审批周期%以上。区要试点“留改拆”结合模式,对村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保留改造,相关经验年底前在全市推广。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将城中村改造纳 ……

预览结束
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