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近年来,XX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疏堵结合、宣教并重,打造幸福食堂、文明礼堂、红白理事会“双堂一会”培育文明乡风新模式,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
一、“幸福食堂”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乐享乡村幸福“食”光,结惠民之果。积极实施“幸福食堂”建设行动,在三寨社区开办老年幸福食堂,采取多元筹资机制,利用公有资源、村集体收入和爱心善款,为社区X余名70周岁以上的留守、独居、高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并逐步拓展完善“就餐+服务”多项功能,提供整体养老服务,加快推进惠民有感。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用餐难题,还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幸福食堂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食堂的建设和运营也带动了当地就业,提升了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
二是巧借“幸福食堂”有效载体,引新风之效。在发挥食堂日常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变为举办丧事酒席的便利场所,用餐标准为大锅菜“一锅烩”“一碗端”,为村民节省开支,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节俭、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又增加食堂收入,微利运营反哺服务老年人,形成良性微循环。这种做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丧葬习俗,减少了铺张浪费,还弘扬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村民们逐渐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