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站点会室”现状与优化整合的思考
一、农村(社区)“站点会室”现状
目前,农村(社区)除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及共青团、妇女、民兵、治调等传统组织外,出现了大量的诸如劳动保障站、金融便民服务点、和谐促进会、春泥计划办公室及社区服务中心等名目繁多、形态各异的组织或机构。这些形形色色的组织或机构在本文中统一称之为农村(社区)的“站点会室”。“站点会室”的设立,一方面在承上启下、创新管理、服务群众、推进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农村(社区)在人员配备、场地落实、资金负担、工作对接等方面感到困惑和无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站点会室”的设立不仅牵制了精力、增加了压力,疲于应付,而且影响了农村(社区)各项重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基层政协委员呼吁,农村(社区)“站点会室”亟待优化整合,规范运作。为此,市政协课题调研组对农村(社区)“站点会室”规范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农村(社区)“站点会室”设置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据调查,目前在全市355个行政村和35个社区居委会中,有的村(社区)设“站点会室”多达40余个,少的村(社区)也有近30个,还不包括一些载体性机构或工作平台。以XX镇XX村和XX街道XX村为例,设立的各种工作站有:劳动保障站、计生指导站、暂住人口登记站、残联康复服务站、体育指导站、慈善工作联络站、邮政投递站等13个;设各种工作点有:金融便民服务点、充分就业服务点、农民信箱联络点等6个;设各种协会组织有:和谐促进会、残疾人协会、消防协会、老年体育协会等10个;设各种工作室有:春泥计划办公室、610工作室、警务室、科协联合办公室、卫生室等5个。此外,还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基层文化宫、妇女之家以及人口学校、妇女学校、法制学校等服务平台和教育培训机构10余个。可谓各类机构应有尽有、各种牌子令人眼花缭乱。
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的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然而,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重复设置、功能重叠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例如,多个部门在同一区域内设立类似的工作站或服务点,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散,难以形成合力;一些临时性的项目或活动结束后,相关机构未能及时撤销,继续占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部分机构名义上存在,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空壳”。
2. 农村(社区)“站点会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员配备不足。许多“站点会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往往由村(社区)干部兼职负责,一人身兼数职,难以兼顾各项工作。特别是在面对突发情况或紧急任务时,人手不够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场地落实困难。由于农村(社区)的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新建或改建办公场所面临诸多限制,很多“站点会室”只能挤占现有房屋,甚至借用居民住宅作为临时办公地点,环境简陋、设施简陋,无法满足正常办公和服务需求。三是资金负担沉重。虽然大多数“站点会室”的运行经费由上级财政拨款,但由于项目繁多、标准不一,加上地方配套资金有限,导致实际可用的资金捉襟见肘。四是工作对接不畅。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共享渠道不通畅,导致各“站点会室”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联动效应。五是功能定位模糊。部分“站点会室”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内容不够明确,容易与其他机构产生交叉重叠,造成管理混乱和责任推诿。
二、农村(社区)“站点会室”优化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农村(社区)“站点会室”的优化整合不仅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减轻基层负担的具体体现。
首先,优化整合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机构设置,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集中力量办好大事。例如,可以将多个职能相近的“站点会室”合并为一个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机构数量和规模,避免“一刀切”,确保每个“站点会室”都能真正发挥作用。其次,优化整合有利于增强基层服务能力。通过精简机构、充实人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比如,可以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也可以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再次,优化整合能够促进部门协作配合。通过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形成工作合力。例如,可以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办公。最后,优化整合还可以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三、农村(社区)“站点会室”优化整合的具体路径
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站点会室”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按照“总量控制、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现有的“站点会室”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优化整合方案。对于职能相似、业务关联度高的“站点会室”,可以考虑合并设立;对于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低下的“站点会室”,可以进行撤并或转型;对于确需保留且具备发展潜力的“站点会室”,则应加大支持力度,促使其发展壮大。同时,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农村(社区)与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基本均衡。
2. 明确职责,规范运作
进一步明确各“站点会室”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职责,避免职能交叉和责任不清。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的监督,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此外,还要强化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各“站点会室”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奖优罚劣,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优化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要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4. 创新方式,提升效能
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型“站点会室”。例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如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承接部分公共服务项目,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高了服务质量。
总之,农村(社区)“站点会室”的优化整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努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不断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