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区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规律、趋势及对策

2024-12-24 华博范文网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是党中央关心,社会关切,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上下狠抓的一项重点工程。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失调、社会不良影响、学校教育薄弱,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犯罪现象日益加剧,其危害之甚,已经远远超过在校青少年的犯罪。为此,按照XXX市综治办的要求,我们单就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规律、趋势及对策谈点初浅看法,仅供参考。

  一、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情况

  XXX区从20XX年到20XX年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共计XXX人;其中20XX年XXX人次、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XXX%、20XX年XXX人次、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XXX%,20XX年XXX人次,占违法犯罪总人数的XXX%,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高达XXX%。从犯罪类型上看,盗窃占XXX%、抢劫占XXX%、强奸占XXX%、故意伤害占XXX%、其它占XXX%。从社会闲散青少年中违法犯罪人员情况看,外来青少年占XXX%,无业青少年占XXX%,辍学学生占XXX%,刑满释放人员占XXX%,其他占XXX%。造成他们犯罪主要有4个要素构成,一是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XXX%的人学习成绩普遍偏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初中毕业、小学毕业、文盲;二是多数有多年的行为不良习性,尤其在14岁前后为高发年龄段;三是交友倾向于讲哥们儿义气,择友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四是犯罪前多数已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监管无力的状态。

  二、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特点

  (一)行为主体的团伙性。社会闲散青少年为了寻求某种心理寄托或满足某种非分欲望,通常由几人或更多的人组成某个团伙而进行违法犯罪。这种违法犯罪团伙,一般来说,组织过程比较简单,比较松散,往往是临时的、往往是一哄而起,一拍即合,互相壮胆,聚众滋事,频频作案,危害严重,其形式更为简单,具有随意性,有的甚至会因为一句话发生争吵而反目成仇。

  (二)行为方式的暴力性和冲动性。社会闲散青少年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表现出明显的暴力性和冲动性。这类青少年往往缺乏对法律和道德的敬畏之心,一旦遇到冲突或不满,很容易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例如,在街头斗殴事件中,很多参与者都是出于一时冲动,未能冷静思考后果,最终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此外,部分青少年还存在模仿影视作品中的暴力情节,将虚拟世界中的行为带入现实生活,进一步加剧了其暴力倾向。

  (三)犯罪动机的多样性。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经济利益驱动,也有情感因素影响。一些青少年因家庭贫困或生活困难,为获取钱财而选择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另一些则是因为感情纠葛、朋友间的矛盾引发的报复心理作祟,进而走上犯罪道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虚拟社交平台等新兴领域也逐渐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新温床。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为了购买装备、提升等级不惜铤而走险,甚至参与网络诈骗等违法活动。

  (四)地域分布的集中性。从统计数据来看,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多发生在城市边缘地带、城乡结合部以及流动人口密集区域。这些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治安管理难度较大,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由于当地居民成分复杂,人际关系疏离,社区凝聚力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从而增加了违法犯罪的风险。

  三、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品德教育。尤其是对于那些来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父母离异的家庭来说,孩子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容易产生自卑、孤独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行为模式。另外,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正确的育儿观念,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不仅无法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反而可能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教育滞后。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中,不少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这使得一些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却显得无所适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此外,个别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对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导致问题不断积累直至爆发。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会环境不良。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碰撞,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使部分青少年价值观扭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伴随着大量不良信息的传播,如色情、暴力、低俗等内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加之社会舆论导向不够明确,对某些不良现象缺乏批评和抵制,客观上纵容了不良文化的蔓延,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预防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注重言传身教,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对于特殊群体家庭的孩子,如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家长在未成年人监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对失职失责行为依法予以追究,从而督促家长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格局。加强法治教育课程设置,邀请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进校宣讲,让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意识,了解基本法律常识。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服务。此外,还要积极拓展课外实践活动渠道,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青年。

  (三)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媒体应当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弘扬正能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低俗、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和音像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净化青少年的文化消费空间。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增进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犯罪苗头,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总之,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预防和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