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里通知要求,现将我市201x年产业扶贫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措施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市直相关20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这一举措旨在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高效推进和责任明确,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同时,领导小组还建立了定期督查机制,对各县区、各部门的工作进展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
(二)强化部署推进
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党组会、常务会和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等会议13次,市委、市政府每季度听取1次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持会议,听取汇报,调度情况,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副书记、副市长多次主持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调度中央巡视、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两不愁三保障”排查问题整改以及市委扶贫领域专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等进展情况,多次向水利、住建、扶贫等部门了解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保障等工作情况,专题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难题,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三)强化规划引领
按照省里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xx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x—202x年)》,会同发改等9个部门以xx农联发〔201x〕2号文件印发。该规划紧密结合我市实际,明确了产业扶贫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确保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形成良性互动。此外,我们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团队参与规划评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强化示范带动
总结推广了xx蛋品“一村一场”、xx食用菌和xx合作社等“一村一基地”等一批成功模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帮扶形式,把贫困户链接到产业链条上,使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变成商品。xx蛋品公司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成为全市产业扶贫的典范。通过这些示范点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资金投入保障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在市级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市依然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201x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8亿元,较上年增长12%。其中,用于产业扶贫的资金占比达到60%,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技能培训等方面。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累计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亿元,有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建立了严格的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拓宽融资渠道
除财政投入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扶贫。一是设立产业扶贫基金,首期规模达到2亿元,由政府出资引导,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该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有市场前景、带动能力强的扶贫产业项目,通过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出了“扶贫小额信贷”、“特色产业贷”等金融产品,解决了贫困群众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截至201x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5亿元,惠及贫困农户1.2万户,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加强资金监管
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我们建立健全了资金监管体系,从项目立项、资金拨付到绩效评估,实现了全过程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了《xx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资金使用的范围、程序和标准,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二是加强监督检查,成立了专门的扶贫资金审计组,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专业机构对扶贫项目进行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资金投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产业发展成效
(一)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全市茶园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干茶1.2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如“xx绿茶”、“xx红茶”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二是水果产业异军突起,特别是柑橘、猕猴桃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201x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1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带动了大量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三是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现有种植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值达5亿元。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了一批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二)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我们高度重视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一是实施品牌战略,出台了《xx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品牌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如“xx大米”、“xx蜂蜜”等。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推介我市优质农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特别是在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多个官方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了品牌的曝光率和销售额。三是强化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201x年,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有机食品认证企业5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完善
为了确保贫困群众能够长期稳定受益,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推行股份合作制,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按照股份比例分红,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目前,全市已有200余家合作社和企业采取了这种模式,涉及贫困群众5000余人。二是实施订单农业,签订收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保障贫困群众的收益。三是提供就业机会,通过产业发展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据统计,201x年全市共有1.5万名贫困劳动力通过产业就业实现脱贫,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四是开展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余期,培训人员2万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经验做法总结
(一)坚持党的领导,凝聚攻坚合力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我们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与贫困群众同甘共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正是有了坚强的党的领导,才使得我市产业扶贫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因地制宜施策,精准发力见效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贫困状况,我们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生态脆弱地区,则侧重于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对于深度贫困地区,则加大扶持力度,实施易地搬迁和兜底保障。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实践证明,只有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才能真正破解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可持续脱贫。
(三)注重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贫现象发生。为此,我们一方面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已脱贫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例如,在产业选择上,注重长远规划,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提升贫困群众自身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在社会保障上,不断完善兜底政策,确保应保尽保。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巩固了脱贫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201x年我市产业扶贫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清醒认识到,脱贫攻坚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发扬优良作风,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有效的举措,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