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某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2024-12-26 华博范文网

  一、乡情概况

  xx苗族彝族白族乡位于xx县西北部,距xx县城58公里,距杭瑞高速公路巴雍出口24公里,总面积89.83平方公里,辖16个村103个村民组,7434户29863人,居住着苗族、彝族、白族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6%;有耕地面积53325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37897亩,退耕还林地23441亩,山高坡陡,土地破碎,海拔2280米的雾嘎大山是最高海拔,海拔1333米的碓窝河是最低海拔,平均海拔1700米。但很多土地不成片,较为贫瘠,耕种成本高,投入多产出少,生产成本较高。

  二、脱贫攻坚情况

  全乡16个村均是贫困村,其中11个为深度贫困村(宋家沟、大寨、金珠、永久、长春、碓窝河、岩上、永新、夹岩、治沟、长丰),201x年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57户12064人,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狗场、高峰、新民、永新、夹岩、长丰、长春、千秋、宋家沟、中心1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实现1938户9406人贫困群众有效脱贫,未脱贫人口719户2658人,贫困发生率为8.9%,201x年拟出列永久、治沟、大寨3个贫困村,减少402户1812人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3%以下;202x年计划出列碓窝河、岩上、金珠3个村,脱贫317户846人,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狠抓产业发展,努力促进贫困农户增收稳定脱贫

  牢牢把握省委产业革命“八要素”的总体要求,以贫困户受益增收稳定脱贫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和“三个紧密结合”,千方百计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整乡推进、共同发展,两年共累计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1.76万亩。一是结合我乡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了茶叶、中药材、核桃、蔬菜等特色产业。例如,大寨村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黄精、天麻等中药材,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针对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问题,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了一批通村通组公路和灌溉水渠,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和灌溉,降低了生产成本。三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如贵州某农业公司,该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合作,建立了现代化的茶园基地,吸纳了大量贫困户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农户双赢。四是强化技术服务,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五是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积极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同时加强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对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保障了农民收益。

  四、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注重选拔熟悉农村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深化驻村帮扶,推动政策落实落地。严格执行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名贫困群众都有帮扶责任人,做到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广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讲好身边脱贫故事,树立脱贫致富典型,激励广大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创新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定期调度、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五、民生改善,提升群众幸福感

  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贫失学辍学。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二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降低贫困人口就医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发生。三是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按照“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思路,科学规划安置点选址布局,配套建设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四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筑牢最后一道防线。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六、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护一方净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功能,改善区域小气候。二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循环产业链条。大力推广绿色有机肥料使用,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探索生态旅游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四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和谐氛围。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低碳节约的生活习惯,共同维护优美整洁的人居环境。

  七、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几年的脱贫攻坚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乡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不断开创xx苗族彝族白族乡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我们将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路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我们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好各民族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我们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法治乡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