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区,县直各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大力实施“一校一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建设,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各学区、学校要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成立体育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项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大课间(课间操)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等阳光体育运动一体化体育工作推进机制和艺术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活动、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坚持创办特色项目,抓好音体美教学,落实体育艺术“2+1”工程,努力提高青少年体育锻炼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美育素养和优秀的艺术特长。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课程管理,构建科学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一是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小学1至2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3至9年级体育(体育与健康)课每周3课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每周不少于3课时,高中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课时和学分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并依托全国书画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小学低年级开设写字课、小学中高年级开设书法课,初中阶段设置绘画、雕塑等多样的艺术课程,高中阶段增加戏剧、舞蹈等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艺术等,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是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外相衔接,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体育课程方面,要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竞赛和活动;在艺术课程方面,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展览、演出等活动,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热情。此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质量。
三是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艺术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变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对于体育课程,要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对于艺术课程,要注重对学生艺术表现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丰富活动形式,营造浓厚的体育艺术氛围。
一是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田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等传统项目,以及跳绳、踢毽子、拔河等趣味性强的小型比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同时,要积极探索新的活动形式,如户外拓展训练、定向越野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体魄。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学校要提前做好活动策划和安全保障工作,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配备必要的器材设备,安排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和应急处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二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各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文化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比赛、器乐演奏会、舞蹈表演、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展、摄影展、书法展等静态展示活动,还可以邀请校外艺术家进校讲座、辅导,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此外,学校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如庆祝建党节、国庆节、元旦等,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各学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地域文化特色,精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体育艺术品牌活动,如武术表演、民乐演奏、剪纸艺术等,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标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邀请家长、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条件保障,夯实体育艺术教育基础。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各学区、学校要将体育艺术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确保资金足额到位,主要用于改善场地设施、购置教学器材、聘请专业教师等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申请专项经费用于体育艺术教育项目建设,如新建体育馆、游泳馆、音乐厅等大型场馆,购置先进的音响、灯光、乐器等设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和活动条件。同时,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企业、慈善机构等捐赠赞助,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二是改善场地设施建设。各学校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标准,加快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实现标准化、现代化。对于现有场地设施,要加强维护保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更新改造,确保正常使用。新建或改扩建学校时,要优先考虑体育艺术场地设施建设,预留足够的空间,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特别是要重视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的场地设施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均衡发展。此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周边单位、社区共建共享体育艺术场地设施,提高利用率,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艺术教师的配备和培养,按照规定比例配齐专职教师,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专业的体育艺术教师授课。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优化教师结构。对于兼职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提供培训机会、职称评定优惠等,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表彰奖励在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树立榜样,弘扬正气。
四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体育艺术教育工作。各学区、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要制定详细的体育艺术教育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标准,做到有的放矢。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体育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师生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还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推动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各学区、学校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