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层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现就建立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规范化管理扶贫项目、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提高扶贫项目工作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化目标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问题意识,着力解决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透明度不够,群众和社会不知晓,难以有效监督等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工作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分级负责。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县级扶贫项目库,规范化管理扶贫项目,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扶贫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按照谁分配、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落实公开主体责任。县、乡两级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聚焦精准。 以县级脱贫攻坚规划引领项目库建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与行业部门专项规划相衔接,补齐短板,稳定脱贫。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避免各种形式的“大水漫灌”。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切实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群众参与。 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尊重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意愿,积极推广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决策、管理和监督,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使他们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开透明。 加大对基层决策、资金分配使用、项目安排实施等的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告公示效果,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完善扶贫工作阳光化管理。通过建立透明、高效的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
二、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
脱贫攻坚项目库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依据,从201x年起,使用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的项目都必须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具体措施包括:
(一)项目库建设标准
科学规划。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脱贫攻坚规划,科学编制项目库,确保项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项目库应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重点支持能够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项目。
2. 动态调整。 建立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更新入库项目信息,确保项目库内容真实准确。对于不符合实际需求或无法按时完成的项目,应及时调整或退出项目库,保证项目库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 严格审核。 对入库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具备可行性。审核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确保项目能够真正惠及贫困人口,实现精准帮扶。
(二)项目库管理机制
信息化管理。 推进项目库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项目库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的全流程跟踪,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 绩效评估。 定期对项目库中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项目库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3. 监督检查。 加强对项目库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规定。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审计和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维护扶贫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三、规范化管理扶贫项目
为了确保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健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具体措施包括:
(一)项目立项管理
严格立项程序。 扶贫项目的立项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确保每个项目都有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论证。立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确保项目能够真正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
2. 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各级各部门在项目立项中的职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于跨部门、跨区域的项目,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 加强立项审查。 对拟立项的扶贫项目进行严格审查,确保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要求。审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项目的资金来源、实施计划、预期效果等内容,确保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项目实施管理
强化组织实施。 扶贫项目的实施必须由专人负责,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责任人。责任人要定期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
2. 加强过程监督。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确保项目按照预定方案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防止问题积累,影响项目整体进度。
3. 注重经验总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推动更多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项目验收管理
严格验收标准。 扶贫项目的验收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确保每个项目都达到预期效果。验收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实际成效和群众满意度,确保项目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2. 多方参与验收。 验收工作应由相关部门、专家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确保验收结果客观公正。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责令限期整改,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3. 建立长效机制。 验收合格后,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的长期效益。对于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要明确后续维护责任,确保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对于涉及产业发展的项目,要持续跟进,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四、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
为了提高扶贫工作的透明度,增强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必须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具体措施包括:
(一)公告公示内容
项目信息。 公告公示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实施单位、责任人等基本信息,确保群众能够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2. 资金使用。 公开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和使用情况,包括资金拨付时间、金额、去向等详细信息,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
3. 实施进展。 定期公布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包括已完成的工作量、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让群众能够实时掌握项目动态。
4. 验收结果。 公布项目的验收结果,包括验收时间和结论,以及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确保项目验收公开透明。
(二)公告公示方式
多渠道发布。 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发布公告公示信息,确保信息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
2. 线上线下结合。 线上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方便群众随时查询;线下通过张贴公告、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确保信息传递到每一位群众手中。
3. 互动交流。 设立专门的咨询和投诉渠道,及时回应群众的疑问和建议,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三)公告公示监督
社会监督。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2. 内部监督。 加强政府部门内部的监督检查,确保公告公示制度的有效执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的审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维护扶贫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 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群众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公告公示制度落到实处。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调查核实,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
五、提高扶贫项目工作质量
为了确保扶贫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工作专班。 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扶贫项目的各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工作专班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 明确责任分工。 明确各级各部门在扶贫项目中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格局。对于跨部门、跨区域的项目,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 强化考核评价。 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提升业务水平
加强培训学习。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系统学习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学习了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
2. 引进专业人才。 积极引进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扶贫项目管理队伍中,提升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对于缺乏专业技术力量的地方,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3. 开展经验交流。 定期组织各地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扶贫项目管理水平。通过交流学习,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三)深化改革创新
创新管理模式。 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扶贫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例如,可以尝试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项目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2.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配置各类资源,确保扶贫项目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对于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于一般项目,要合理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3. 强化科技支撑。 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扶贫项目的管理水平。例如,可以开发扶贫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基层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不断提升扶贫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