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全面实施职工技能提升工程,创设工匠学院,革新协同育人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速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形成职工成长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构建职工技能升级典范基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实现深层次对接。通过工学结合与订单式培养模式,精准培育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工匠学院的成立,实施“工学一体、课岗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依托理工职业学院与职业中专的学科专业,设立“祥城工匠班”“劳模大师班”,以及数控机械加工技术、3D打印、焊接技术、车床加工等十二个企业需求专业模块,提供《数控加工编程实训》等高质量工匠课程。在劳模工匠引领下,采取师徒制小班授课方式,实现一对一精准培养。依托院校基地进行培训,充分发挥××技师学院、××理工职业学院乡村振兴教学站及职业中专实训基地的优势,立足扩大和强化县域手套等特色产业,联手建华中兴手套有限公司这一龙头企业,精心打造“缝纫”培训品牌,为手套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针对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与企业共同设计培训方案、安排课程,在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基础上,开设专题性、专业性培训课程,共为102家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课程400余场,有效推动产业升级与发展。
二、构筑工匠人才培育新高地。拓宽人才培养多元路径。创新推进“师徒结对”选拔和培养机制,每季度在工匠学院举行为期两天的“名师带徒”拜师活动,采用“名匠带高徒,老匠带新工”模式,实施目标导向的培养策略,形成职工......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在年初安全生产部署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