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位于xxx山深处,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x亩(其中水浇地xxx亩,旱地xxx亩),林地xxx亩。由于山多地少和农业结构单一,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20xx年,xx村建档立卡240户xxx人,贫困发生率高达7x%。201x年,xx市扶贫办(乡村振兴局)启动了驻村帮扶工作,立足村情实际,审视资源条件,以产业为突破口,借助外部帮扶,激发内生动力,201x年底实现了脱贫摘帽。同时,该村深入挖掘红色历史,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探索出了一条“红”“绿”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一、整合帮扶资源,巩固脱贫成果
针对xx村产业发展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驻村帮扶团队请来了农业专家进行“把脉”,最终确定了以香菇种植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随后,xx县xx农业科技公司入驻香菇种植园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进一步提升香菇种植的效益,帮扶团队积极对接“xx帮扶”、“万企帮万村”等社会力量,争取到xxx集团的支持,投入xxx余万元对原有的香菇种植棚室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和改造。
在产权改革方面,帮扶团队从源头入手,回购了原农户自建的香菇棚,将其转变为村集体资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形成了“产权归公、出租经营、收入归己、兑付租金、发展公益岗”的产业升级帮扶模式。通过这种模式,香菇种植项目不仅带动了6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4万多元,还使得14户承包大棚的农户增加了经营性收入。例如,xxx一家承包了3个大棚,年均纯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对于有就业意愿但无力承包大棚的40多个建档立卡户,帮扶团队则安排他们在园区务工,累计增收19万多元。
此外,xx村还争取到了xx帮扶资金xx万元,用于建设20xx平米的扶贫车间,并成功引进了xx县xx大枣制品有限公司的红枣加工项目。这一项目不仅带动了本村及周边500多农户的增收,还为脱贫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二、盘活红色历史,助力乡村振兴
xx联合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所高等学府,1942年至1945年间,这所学府在xx村办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光辉的历史是xx村宝贵的红色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资源,驻村帮扶团队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对xx联合大学旧址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
通过举办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如“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xx村还修建了多处民宿和农家乐,提供食宿服务,满足游客的需求。据统计,201x年以来,xx村共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了100万元。
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xx村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生态工程,村庄的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xx村已经成为了集红色文化、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驻村帮扶团队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x年以来,xx村先后完成了村道硬化、饮水安全改造、电网升级等一系列工程。如今,全村的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饮水安全问题;电网改造完成后,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可靠,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xx村还新建了文化广场、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医疗和教育水平。文化广场上经常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卫生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备,村民小病不出村,大大方便了就医;幼儿园的建成,让村里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基层治理,促进社会和谐
在驻村帮扶团队的指导下,xx村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驻村帮扶团队还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为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xx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聘请了一批有威望、有经验的村民担任调解员,负责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许多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此外,xx村还建立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正能量,营造了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
总结
通过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xx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还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未来,xx村将继续坚持“红”“绿”融合发展思路,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乡镇人大工作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