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慨,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再到孙中山“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的夙愿,8年来的脱贫攻坚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句点,这虽是脱贫攻坚的终点,但也是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两者在理论逻辑上具有统一性,在历史逻辑上具有相继性,在实践逻辑上具有协同性。它们是一脉相承、上下接力的关系,都是造福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在新的道路上,要继承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方法,这样才能在新使命上有新作为。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考题,我们必须立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核心抓手,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持续发力,积极践行乡村振兴理念,着力打造出乡村振兴新榜样。
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乡村振兴的最实基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市场导向,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等新产业,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和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品牌效应。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构筑人才蓄水池,补齐乡村振兴的最弱短板。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人才,抓住了人才这一“牛鼻子”,乡村振兴就有底气。要注重从内育外引共同发力,补弱增优双向并举。依托现有项目资源“引才”、完善制度措施“育才”,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构筑乡村振兴“人才磁场”。具体而言,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返乡创业青年和大学生村官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定期举办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各类专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形成人才聚集效应。此外,还要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发挥他们在熟悉本地情况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筑牢生态保护罩,守好乡村振兴的最厚家底。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聚焦问题和短板靶向施策,在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基础上,继续全力推进“五美”行动,稳步有力接续推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保障。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措施,增加绿色空间,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好家园。
提升乡风文明,夯实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石。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正面形象,传播正能量,营造崇尚美德、追求进步的良好氛围。通过教育引导,使广大农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强化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其领导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激发其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总之,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五大领域,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努力把广大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书写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