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期有幸与两位授课老师共同研读了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大部分篇幅都在讲述养猫的经历,而最后两句却令人深思:“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中各有一个“永”字,两位老师曾指出:“作者对猫的逝去感到悲伤,但更令人痛心的是人性的丧失。”“我们在为人处世时,不应过于武断,不应凭主观臆断行事,而应多反思自身、尊重生命、平等对待他人。”我认为,这两个“永”字,正是人性的两面写照。
第一个“永”字,反映了“人性恶”的一面。人们在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容易主观臆断,偏听偏信,从而冤枉他人,事后又会感到内疚。因此,作者才会感叹“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弱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第二个“永”字,则体现了“人性善”的一面。积极思考、冷静分析、不偏听偏信、客观公正、平等待人、宽容仁慈、同情弱者,这些品质正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或许,郑振铎先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决定“永不养猫”。他并非真的不再养猫,而是希望通过这一决定,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向善,尤其是在面对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能够妥善处理,慎重思考,避免自责,不再自负。
在我家中,也有一只猫。它时常在被子上、沙发上乱拉,确实令人恼火。然而,每当我拿起竹枝,准备教训它时,总是会放下。我有“四不打”的原则。首先,它吃饭时不能打,因为这会影响它的正常消化,正如俗语所说,“饭前觉前不训孩子”。其次,它正在排泄时也不能打,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小孩来看待。第三,虽然有时晚上想把它关在外面,但考虑到冬天寒冷,还是允许它在家里过夜,以免打扰它的休眠。最后,无论它是否犯错,它本身并不知道什么是错,仍然需要按时喂食,因为它依赖人的照料才能生存,不应打断它的恋家情结。
一位老师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猫。”从人生的层面来看,这句话确实发人深省。两位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都是让我们谈谈学习《猫》后的感受。我的感受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宠物,更重要的是,我深刻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武断和冲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善良与平和,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人。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