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XX区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举措,以“三个转变”“四化服务”“五项机制”为核心,积极推行“智慧政务”,使营商环境更加优越、便民体系更加完善、审批服务更加标准化、平台功能更加全面,打造了为民服务的品牌,提升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知名度。通过持续努力,XX区荣获了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全国最具创新力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创新奖、优秀政务宣传片等多项荣誉。
一、坚定“三个转变”,推进政务环境再优化
(一)转变政府职能。XX区积极推进政务服务适老化改造,深入分析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出了“我要报销医保”等6个老年人“主题式”服务项目。为了方便老年人办事,线上开发了“代人办事”模块,线下设置了XX个代办窗口,配备了600余名代办员,年均代办量达到9000余件。此外,区市民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了“爱心专区”,配备了老花镜、轮椅、医药箱等设施,确保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特殊群体无需预约即可现场取号,享受便捷的服务。
(二)转变服务理念。XX区推出了“一事一次办”的服务模式,构建了企业和公民从准入到退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标准体系。通过梳理XX项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涉及单事项共XX个,办理材料减少了约40%,办理时限缩短了约40%,跑动次数减少了约60%。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还将“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件事最多跑一次”。其中,“出生一件事”经省政府办公厅内刊刊发,其成功经验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三)转变办事方式。XX区全面升级了多种操作系统,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了50%以上,实现了从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的转变。具体来说,建成了协同办公系统,使得部门间的资料流转更加高效快捷;建成了视频会诊系统,实现了城乡联动的快速响应;建成了“一件事”系统,快速推出了更多“一件事”套餐事项;建成了智能导办系统,政务服务机器人“小彭”24小时在线,提供了上万次的咨询和办理服务。这些创新举措得到了国办电子政务办的高度认可,并被列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作的典型案例。
二、实施“四化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一)服务标准化。XX区制定了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明确了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确保每项服务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建立了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定期对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
(二)服务智能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XX区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避免了重复提交材料的现象。此外,还开发了智能审批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和处理简单事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服务便利化。XX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例如,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了自助终端机,居民可以随时办理相关业务;开通了网上预约、在线支付等功能,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大部分事项的办理。这些措施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四)服务个性化。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XX区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对于企业,设立了专门的企业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对于特殊群体,如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了上门服务、优先办理等贴心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健全“五项机制”,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一)组织领导机制。XX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序推进。
(二)考核评价机制。XX区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与干部的晋升、评优挂钩,激发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客观公正地评价改革成效,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
(三)监督问责机制。XX区加强了对改革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设立了举报投诉平台,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对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确保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四)宣传引导机制。XX区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提高了社会各界对改革的认识和支持度。
(五)培训提升机制。XX区注重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学习了最新的政策法规和服务标准,开展了业务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业务知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通过以上措施,XX区的政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未来,XX区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区建设智慧宜居新城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