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4月3日,习近平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遵循。”突出问题导向、把握系统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组成,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善用常用的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党性修养是党性理论的价值核心和伦理诉求。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把握百年进程中党性修养的发生与发展,从结构上梳理党性修养各要素各层次间的思想脉络与实践路径,为推动新时代党性理论体系建构的协同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启示。
一、从整体性上理解党性修养的深刻内涵
党性修养的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并在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机融合下,协调自身理论优化与创新,接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回应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指导
党性是现实的,具有实践性。1845年,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中首次提到了“党性”这一概念。由于“理论领域中没有党性”,思想上缺乏革命动力,处于“绝对平静”的状态,使得当时德国知识分子所鼓吹的“真正的社会主义”陷入思辨性,缺乏现实性,“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也就“无法推动无产阶级并促使群众去思考和行动”。党性是革命的,具有阶级性。“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在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性的基本观点和立场,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并从一定的阶级性同时站在某一阶级立场上理解党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就是坚持了党性原则。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明了党性在哲学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并将党性理论发展成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有机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性修养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养理论体系。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法家的“法治”精神等,都在不同层面上丰富了党性修养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党性修养更加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二、从结构上分析党性修养的发展脉络
党性修养的发展脉络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从时间维度来看,党性修养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从空间维度来看,党性修养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深入剖析这些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性修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三)党性修养的历史演进
从党的成立之初到现在,党性修养经历了从初步认识到系统构建的过程。早期,党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党员个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上。随着革命斗争的深入,党性修养逐渐上升为党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特别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提出的“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党性修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党性修养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强调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终身必修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水平。
(四)党性修养的实践路径
党性修养不仅是一种理论认识,更是一种实践行动。在实践中,党性修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念;二是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和规矩;三是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四是提升能力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锤炼优良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决反对“四风”问题,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这些实践路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党性修养的完整体系。
三、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创新与挑战
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要求,党性修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创新,既要立足于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又要着眼于当前和未来的实际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党性修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
(五)创新党性教育方式
传统的党性教育方式多以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已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需要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注重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让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党性修养的重要性,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完善党性考核机制
党性修养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考核机制的完善。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党性考核体系,将党性修养纳入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党性分析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督促党员干部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同时,加强对党性修养成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党性修养工作落到实处。
(七)拓展党性实践载体
党性修养不仅要在思想上深化,更要在行动上落实。要结合实际工作,拓展党性实践载体,如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基层调研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解决难题的过程中锤炼党性。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表彰奖励、事迹宣传等方式,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党性修养氛围。
总之,党性修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必备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问题导向、把握系统思维,不断推进党性修养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某县政协主席读书班研讨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