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导师爱因斯坦说:“科学源于疑问。”温家宝同志在复旦大学给大学生也寄托期望:“要学会问问题。”真正的人才是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只有善于质疑,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成为“问题”的主人,精设问题,或并列,或递进,或思辨,而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处于被动应答的地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老先生发出呐喊。究其根源,就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没有培养出学生的质疑意识和精神,没有锻炼出学生的质疑能力,没有质疑,何来的创造与发展。
一、质疑意识欠缺的教师客因
1、教学观念源于传统,根深蒂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讲解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也能显示教师自身的博学多才,构建教师“一言九鼎”的权威。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递者而非引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只求知识准确,不求生成过程,并不注重通过情景的创设、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形成质疑的习惯,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
3、教学胆量不足,疏于尝试。由于害怕学生提出过易或过难的问题,造成不可预料的教学“事故”,有些教师聪明地选择了中庸之道,老师问......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