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委会选举在阳光下行走——以XX市XXX镇农村村委会选举弊病为鉴拓展研究
【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运动。而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其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恰当合理公正的处理好村民选举过程当中的各种问题更是事关重大。此次调查显示,XXX乡村选举的各种弊病受到当地特定民俗、宗族文化、政治基础、教育水平和法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牵引,如果这些选举弊病不能得到顺利的解决,那么就很难保障村民选举权利的顺利实现,整个村民自治大业也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建设现代新农村民主政治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寻找到整治各类弊病的对策是当前XXX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和重要保障,是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XXX镇 选举 基层民主 村委会
一、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概说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是指依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由农民基于其村民的身份选举产生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制度。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与村民自治的伟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村民自治制度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并在八十年代中期伴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而迅速普及,此后十几年来,这一制度伴随着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设置的逐步趋向合理而得到逐步的完善,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步步深入,选举制度也从无到有,从试行到全面推行,逐步发展完善,民主选举成为了农村生活的重点,这一制度也就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和农村治理的一种最有效方式。纵观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发展,其演进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自下而上的制度形成期——基于基层群众自发组织的“草根制度”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最初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农民自我管理意识的觉醒而自发形成的。这一时期的选举更多地体现了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持和指导,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家族势力干预、选举舞弊等。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探索为后续的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 制度规范化建设期——国家层面的立法推动与地方实践的结合。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进入了法制化轨道。这一时期,国家通过立法明确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能、组成以及选举程序等,极大地促进了选举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选举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一些地区实行差额选举,提高了选举的竞争性和公正性;另一些地区则注重加强选民教育,提高农民的参政意识和能力。
3. 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持续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更加注重选举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国家继续加大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意见》等,为选举工作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引;另一方面,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选举效率,建立健全选举监督机制,确保选举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选举后的履职培训和支持服务,确保选出的村干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村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XXX镇农村村委会选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XXX镇农村村委会选举情况的深入调研,发现该地区选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村民自治进程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宗族势力干预选举现象较为突出。在XXX镇,由于长期形成的宗族观念根深蒂固,部分宗族势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往往通过各种手段干预选举,如操纵选票、威胁选民等,导致选举结果偏离民意,无法真正体现广大村民的意愿。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选举的公平性,也削弱了村民对选举的信任感。
2. 选举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尽管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村民对于选举的具体流程、权利义务等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这不仅影响了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 选民资格审查不严格。在选举过程中,部分地区的选民资格审查工作不够严谨,导致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与投票,影响了选举结果的真实性。此外,由于选民流动性较大,如何准确界定选民资格也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4. 选举监督机制不健全。有效的监督是确保选举公正的重要保障。然而,在XXX镇,由于监督力量薄弱、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选举过程中的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特别是对于一些隐蔽性强、取证难的行为,如贿选、拉票等,缺乏有效的查处措施。
5. 选举后的履职培训和支持不足。选举只是村民自治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选出的村干部能否胜任工作,为村民谋福利。但在XXX镇,由于对当选干部的后续培训和支持不够,导致部分村干部在履职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难以解决,影响了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首先,从历史角度看,XXX镇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村民自治意识的培养和选举文化的形成。其次,从现实角度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宗族观念虽然有所淡化,但依然对选举产生着一定影响;同时,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新的选举舞弊手段层出不穷,给选举监督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完善农村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XXX镇农村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选举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切实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推动村民自治事业的发展。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村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依法参与选举的意识。同时,可以邀请法律专家走进农村,开展专题讲座,解答村民在选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村民的法律素养。
2. 强化选民资格审查,确保选举结果真实有效。建立健全选民资格审查机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对选民资格进行认真审核,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与投票。对于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设立临时投票站、邮寄选票等,方便选民行使选举权,确保每位符合条件的村民都能参与到选举中来。
3. 完善选举监督体系,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力度。构建多元化的选举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力量的作用,形成合力,加强对选举全过程的监督。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以此震慑潜在的违法者,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
4. 推动选举方式创新,提升选举工作科学化水平。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符合本地特点的选举方式,如采用电子投票系统、网络直播等方式,提高选举工作的透明度和便捷性。同时,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确保选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 注重选举后的履职培训和支持,提高村干部服务能力。选举结束后,应对新当选的村干部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包括政策法规、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提高履职能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总之,农村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面对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挑战,也要把握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实践,不断提高选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让每一届村委会的选举都能在阳光下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村民心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为建设和谐美丽的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构建案件速裁运行模式之探讨
- 下一篇:政工论文:如何建设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