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行漫记》,听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说,在延安他看到了毛泽东住在极其简朴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坑上,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他从革命家俭朴的生活中,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东方魔力”。其实,这种“东方魔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节俭。数千年来,我们的先人就崇尚节约,以勤俭节约为荣,对节俭有过许多深刻的论述。《孟子·离娄》中说“俭者不夺人”,《谭子》中说“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文中子》里说“节乎己者,贪心不生”。这些话道出了我们的先人对节俭的深刻认识,而诸葛亮的诫子名言:“俭以养德”,更深刻地道出了节俭与培养人的优良品德的关系,北宋文学家范纯仁则把节俭与廉洁联系了起来,明确指出“惟俭可以助廉”,李商隐在《咏史》中更是高度概括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真理。你看,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帝王及官员,像汉文帝、隋文帝等帝王,由于节俭,成就了帝业;像诸葛亮、包拯、于谦等名臣,由于节俭而做出了一番事业,他们都因此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尽管在历代统治阶级中出现过一些生活比较简朴而且有作为的人物,但这毕竟是极少数,由于剥削阶级贪图享乐的本性,决定他们不可能持久和彻底,隋文帝儿子隋炀帝的荒淫无度、清朝“八旗子弟”的没落等莫不如此。真正能继承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节俭美德的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是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这方面,无数革命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如,解放后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给自己规定不吃猪肉和鸡,周恩来规定自己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革命烈士方志敏被俘时身无分文令逮捕他的国军士兵想发财而不成……正是由于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从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以艰苦朴素为荣,以挥霍浪费为耻,在清贫、俭朴的生活中,培养出了崇高的革命品质,领导人民去夺取了革命的胜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弘扬节俭的传统美德,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多次强调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20xx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弘扬节俭美德的决心和态度,也为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无论是在个人还是在集体,都应该将节俭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作为一种责任来履行。比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子女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的好习惯;在单位里,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引导员工合理使用办公用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学校,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具体而微小的行动,逐渐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使节俭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
在国家层面,节俭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无论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还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都需要我们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合理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行各业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效益。例如,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智能交通、循环经济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手段,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此外,节俭还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持续深化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了一批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有效遏制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不良风气,进一步净化了党风政风。这充分说明,只有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勤俭节约的要求,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总之,节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长期倡导的基本原则。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节俭的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党员干部要在“六识”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