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来自各地的大量历史遗存进入市场后,再没人知道这些东西确定的出处,它所承载的文化和风俗信息便立即消失。另一面,那些古村落和历史街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掏空了。失去了见证物的历史会变得虚无缥缈。建筑残存的古村落大部分已徒具着美丽的容颜,像一本书,只有书皮与书名,没有内页和内容。近年来,我在许多古村落考察时都感到一种失落与茫然:一些历史村落与街区,似是不错,远远看去,古建筑一幢幢优美地立在那里。可是如果穿门入户就会发现,历史只是在它的躯壳上,并不在其中:里边的家具什物早都面目全非,看不到任何地域特色和文化细节。一个不为人注意但却十分致命的原因,便是近20年古董市场开放以来,古董商贩们的大量“淘宝”。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古董市场热销的是古代珍玩、书画陶器、金神玉佛、明清家具。等到这些世代家传的细软卖得差不多了,及至90年代末,就渐渐变成老照片、房契、当票、信札和各类具有文化特色与历史感的生活物品。连脸盆架、油灯、衣帽、梳妆匣、烟袋、车辆与农具,也一样不剩地全折腾出来。不久前,我们在贵州省进行美术遗产普查时发现,许多苗族侗族村寨中已经看不到古老而迷人的服饰了,古董商贩已经在这里“淘宝”淘了20年!再比如老家具,在山西的村落无法再找到像样的“山西货”,在山东大地上也很难碰到纯朴的“山东货”了。青藏铁路一开通,曾经很难见到旅行者的阿里与墨脱,如今常常可以看见古董商贩出没的身影。西藏文物保护专家叶星生对我说:“才这么短的时间,连西藏边远地区的人家里,古老的东西也已经寥如晨星。”这些来自各地的大量历史遗存进入市场后,再没人知道这些东西确定的出处,它所承载的文化和风俗信息便立即消失。另一面,那些古村落和历史街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掏空了。失去了见证物的历史会变得虚无缥缈。建筑残存的古村落大部分已徒具着美丽的容颜,像一本书,只有书皮与书名,没有内页和内容。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使之不仅成为历史的见证,更能成为当代社会的精神财富。首先,国家层面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古村落、历史街区以及文物的保护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和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但实际操作中,仍需进一步细化措施,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例如,对于古董市场的监管,不仅要打击非法交易,还应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对每一件交易的文物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其来源、历史背景等信息,以防止珍贵文物的流失。
其次,地方政府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在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应被视为发展的障碍,而应视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尝试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次,社会各界应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每一个公民共同的财富。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展览、讲座等,可以有效提升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对于长远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展示,不仅能够更好地保存文化遗产,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最后,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通过与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不仅可以借鉴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还可以共同应对跨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例如,中国与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两国通过联合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修复等工作,不仅促进了双方在专业领域的交流,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面对当前古村落和历史街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从立法、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这不仅是对历史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守护这份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永远绽放光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