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A+”焕新向实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取得重大进展,人工智能正由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速从“+AI”向“A+”转变。从“+AI”到“A+”,表面上看只是符号位置的调换,背后却蕴含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未来孕育无限可能。加快推进“AI+”发展,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促进生产力变革带来重要契机,对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A+”是由技术、服务、生态、组织、流程、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通过变革现有生产范式所形成的社会级智力运行“大系统”。推进“A+”产业发展焕新向实,需要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一是夯实基础底座。算力、算法、数据是发展“A+”的关键要素,需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性能算力、高质量算法、高价值数据融合创新,共同支撑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当前,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提升数据中心能效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高性能计算芯片、超大规模并行计算架构等,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在算法方面,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算法创新,特别是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等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成果。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促进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为“AI+”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二是坚持价值导向。做深做透“+”号效应,推动“A+”服务千行百业、创造社会价值,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以开放、合作、共赢胸怀谋划发展,将人工智能深度运用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助力生产流程再造、生产效率提升,让人工智能既会“作诗”,更会“解题”。例如,在制造业中,通过引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医疗健康领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精准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在教育领域,智能教育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要坚持需求牵引、市场导向,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AI+”应用创新,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应用格局,真正让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AI+”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引全球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汇聚。此外,还要注重伦理道德建设,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监管,防范潜在风险,确保技术健康发展。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推进“AI+”产业创新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制作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AI+”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责任,细化政策措施。同时,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此外,还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AI+”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共同推动“AI+”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总之,推进“AI+”产业创新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开创“AI+”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技术创新,又要重视应用落地,既要强化顶层设计,又要激发基层活力,既要发挥政府作用,又要调动市场力量,形成多方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确保“AI+”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