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余,我阅读了《镜鉴》一书,感触颇深。《镜鉴》一书讲述了近20xx年来多位金融领域高管商业贿赂的实例,这些人本是金融领域里的佼佼者,理应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可是他们却没能抵挡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在滋生腐败观念之后更由于自身修养不足而逐步沦陷,利用职位便利进行商业贿赂,违背职业道德,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镜鉴,在本书有警戒之意,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同处于金融行业的我们,书中人物的事例无疑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我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中,除了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应该着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三省吾身”,把腐败的观念扼杀在摇篮之中。
一、善恶分明,不分大小,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书中很多案例的主人公都是从“小恶”到“大恶”,然后滚雪球式地发展,陷入腐败的泥潭而不可自拔。中国的社会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送礼更被视为讲人情的一种方式,但讲人情并不能和交易画上等号。不少金融高管正是没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区别,从一开始碍于情面地收小礼,到后来慢慢地尝到收礼的甜头,不自觉地给送礼、收礼带上“讲人情”的光环,实质上却是变相地收受贿赂进行地下交易,以权谋私,把公司的利益抛诸脑后。作为银行从业者的我们,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滋生腐败较为频繁的一个环节,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摒弃机会主义,勿存侥幸心理
在金融领域,有一句名言:“收益与风险成正比”,金融从业人员更是把这个作为座右铭。但部分从业人员却抱着机会主义的态度,将其运用到了法律领域,认为在承担相应法律风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因此铤而走险收受贿赂,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这种机会主义的思维模式,不仅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也给所在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金融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稳定运行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每一位金融从业者都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职业操守,杜绝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摒弃侥幸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法律意识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然而,一些金融从业者仍然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甚至存在法律盲区。这不仅增加了金融犯罪的风险,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为此,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法制教育,定期组织法律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弘扬清风正气,营造廉洁文化
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金融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更需要弘扬清风正气,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当将廉洁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形成人人崇尚廉洁、反对腐败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还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对违法违纪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全系统内树立起正确的导向,引导广大员工自觉践行廉洁从业的要求。
五、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作为党员的金融从业者,更应当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至上,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镜鉴》一书通过对金融领域商业贿赂案例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警示。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教训,更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教育,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弘扬清风正气,为构建风清气正的金融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