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硬着头皮把《夏本纪》读完的,原因在于其中诸多地名、物名、山川之名皆不认识,更未听说。特别是禹治水所历九州,所道之九山及九川,倘无耐心,恐怕会是很不会去读这部分。无奈之下通过翻字典,网上查注释,终于把文意大致弄通。在花了这番功夫之后,对司马迁很是佩服,他是花了多大功夫把如此一州州,一山山,一川川考证得如此细致,让人读来真如同禹亲历治水一般。《史记》对禹的记述重点放在了治水、论德两项上。禹可以说是名人的后代,有着前执政者血统,他是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禹也很帅气,他的声音就可以用来作为音律的标准,他的身材可以作为尺度的标准。不仅如此,他还很聪明能干,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太史公对他的崇敬真是溢于言表。但这样一位执政者的后裔最初却没能继承上执政者的位置。相反,禹的父亲鲧却因九年没能把洪水治好而被流放,最后死在羽山。帝尧对鲧的评价不高,认为他“负命毁族”,但在众人的推荐下勉强为他提供建功立业的舞台,但鲧的性格使他没能成就功业,不仅没有功劳,连苦劳也没有,当其被流放死在羽山后,天下人不仅没有同情这位治水者,反而都拥护舜的做法是正确的。可以想象,鲧在治水中是治理得很不像样儿,而且造成了民怨了,才会有这样的一种结果。是他“负命毁族”的人品和性格害了他。鲧的治水无能而丢失性命对其家族来讲简直是个耻辱。所以可以想象这个耻辱对禹的影响会有多大,他只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来维护自己家族的荣誉。这也是为什么帝舜会再次用他去治水的原因。帝舜说得很清楚,他想找一位能成就帝尧事业的人为执政官。那时为官是一种很大的荣誉,也是要做出业绩来的。大家推荐禹时,舜当即表态同意,而且嘱咐他要勤勉,尽管禹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人。从某种角度来说,舜还是希望禹能有所作为,一方面确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另一方面能洗刷禹家族的耻辱。
禹接过了这个重担,开始了他的治水之路。与父亲鲧不同,禹采取了疏导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堵截。他深知,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禹治水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自然规律的一次深刻认识和运用。他走遍了九州大地,考察地形,了解水势,最终制定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治水方案。禹治水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智慧和毅力的胜利。他以身作则,亲自参与劳动,与民众同甘共苦,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信心,也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爱戴。在禹的带领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将肆虐的洪水驯服,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解决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治水理念和实践方法,成为了中华民族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重要参考。禹的精神,体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种实事求是、科学求真的态度。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多次被提及和传颂,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在当今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更加需要弘扬禹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外,禹还是一位非常重视德行修养的政治家。在他看来,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在于修身齐家。因此,他在治水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建设。禹的德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具有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禹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无论是治水还是治国,他都坚持以民为本,致力于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次,禹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面对家族的耻辱和个人的重任,他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再次,禹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即便是在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他仍然保持低调,不骄不躁,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最后,禹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他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禹的这些优秀品质,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此外,还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科学的方法、务实的态度和为民的情怀,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以禹为榜样,不断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红与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