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餐厅桌面上盘子内剩下的饭菜比比皆是,走到大街上看到掉下的一角钱硬币视而不见,因为懒得弯腰捡,曾经生产工作中存放小螺丝、小垫片、小零件,被师傅们视为“百宝箱”的储物箱,现在几乎很少有人提及,渐渐富于的生活让每个人不再想到勤俭持家,舒适的生产工作条件,让维修设备就等于直接更换总成成为习惯,不在乎几个配件……。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其实远比这些具体的例子更值得思考。读本中,陈云同志《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的摘编很值得深思:一种错误的想法是认为“建设经验不够,工作经验不够,浪费一点不可避免”。我们的建设经验和工作经验不够是确实的,浪费也难免于完全避免。但是,如果主管工作的本人有了这种想法,那么浪费就一定不可避免。没有经验的人可能是浪费的,但也可能少浪费或者不浪费,问题在于他对浪费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只要谨慎从事,有意识地避免浪费,浪费是可以减少的。我们对于浪费的态度,首先不能采取原谅宽容的态度,必须采取批评教育、纠正乃至制裁的态度。套用一句50、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泛使用的名言“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出现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错位”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是人的真正的改变,对于现在的我们,特别是新生代的石油工人来说绝不陌生,在学院的教育中走出来的高素质工人几乎人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事实上缺的正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熔铸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俭持家、厉行节约,可以让生活少去很多琐碎的麻烦,生活质量更好。少点几个菜不会觉得“掉面子”,没有大排量的私家车一样可以出行便捷,将个人的积蓄用在学习上就会感到人生的充实,听听音乐会,观看一场有意义的演出或电影,就会有一种精神升华的快乐,陪伴父母全家出游就会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人自身的价值实现和生活的幸福感多与少,从来不是奢侈浪费所体现出来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仅是一种个人品德修养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尊重和保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然而,这种物质的丰裕不应成为我们放松勤俭节约原则的理由。相反,越是物质丰富,越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每一份资源,合理利用每一分钱。这不仅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从国家层面来看,勤俭节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压力大的现实挑战。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勤俭节约的理念,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浪费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确保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在企业层面,勤俭节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而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应当将勤俭节约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支持环保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个人层面上,勤俭节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一滴水、一度电,还是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做到精打细算,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营造勤俭节约的社会氛围。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也应该将勤俭节约的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勤俭节约的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则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使勤俭节约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家风。
总之,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面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号召,践行勤俭节约的原则,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