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文脉 让非遗活在当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作为非遗工作者,很荣幸在此向大家汇报XX非遗工作的情况。我将围绕“保护传承三江文脉,让非遗活在当下”的主题,从主要成果和基本做法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主要成果和基本做法
XX文蕴厚重,早在非遗概念提出之前的上世纪80年代,XX就以保护民间文艺的名义,积极发掘、整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等地域文化。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非遗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XX非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XX拥有“XX峡砚制作技艺”“龙舟竞渡”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8个,县级50个。此外,还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非遗传承人,如XXX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名,其中3人荣获首届“十大XX工匠”称号,6人被评为重庆“民间工艺大师”;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有49名。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矢志不渝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一是建平台,让非遗有阵地。20xx年,我们在县文化馆成立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了3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和4所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学校,成功创建了5个市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些平台不仅为非遗项目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传承人的培养和非遗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二是摸家底,让非遗有台账。为了全面掌握XX非遗资源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非遗普查工作,建立了县级、市级、国......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