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打工者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仍然参与劳动,具有劳动能力的就业人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减少难以满足用工需求,超龄劳动者在就业群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202x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通过鼓励超龄打工者参与就业的方式,缓解劳动力资源短缺的困境,同时实现超龄打工者的人生价值。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超龄劳动者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就业力量,但其权益却无法获得有效保障。如何保障超龄再就业人员劳动权益,让超龄打工者勤有所获、劳有所保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劳动关系难以确认。超龄打工者是我国当前退休政策下的产物,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我国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劳动法》中对于劳动者的年龄下限做出了规定,但对上限没有规定,同时还强调了劳动的义务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也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不应因年龄等因素受到歧视。但是我国缺乏专门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进而导致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能否建立劳动关系,以及超龄劳动者是否具有劳动者身份,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此可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是不一致的,从而导致超龄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很难建立和认定正常的劳动关系。
二是职业技能不能适应市场要求。近年来,科技快速进步导致就业局面发生变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阶层的超龄打工者群体,都面临着失业风险和再就业压力。有研究显示,从现有数据来看,超龄打工者的技能更新速度普遍较慢,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超龄打工者往往难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稳定性,也限制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空间。此外,由于长期从事某一类型的工作,超龄打工者在转换职业时面临较大的困难,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就业难题。因此,提升超龄打工者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尽管超龄打工者在劳动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由于超龄打工者多属于非正式就业,他们往往无法享受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其次,超龄打工者在遭遇劳动纠纷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渠道,维权难度较大。最后,针对超龄打工者的培训和教育项目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其个人发展和职业转型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超龄打工者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缺失。超龄打工者在职场上面临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挑战,还有精神层面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龄打工者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甚至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然而,在现有的社会服务体系中,针对超龄打工者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的措施相对较少。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温馨、包容的工作环境,让超龄打工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对策建议
面对超龄打工者面临的种种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超龄打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超龄打工者的劳动权益。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专门针对超龄打工者的劳动保护法规,明确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利。同时,应加强对超龄打工者合法权益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对于超龄打工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劳动争议,应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渠道,帮助其维护自身利益。此外,还应探索建立超龄打工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养老等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
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超龄打工者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联合开展针对超龄打工者的技能培训项目,帮助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适应市场变化。特别是要注重培养超龄打工者的数字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超龄打工者参加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升其学历层次和个人素质,增强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应建立超龄打工者职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其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其顺利实现职业转型。
三是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超龄打工者的生活质量。政府应加大对超龄打工者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扩大其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其能够享受到与正式员工同等的社会保险待遇。特别是在医疗保险方面,应适当降低超龄打工者的缴费标准,提高其报销比例,减轻其医疗负担。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超龄打工者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其在工作中受伤后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加强对超龄打工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扶持,解决其后顾之忧,提高其生活质量。
四是加强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超龄打工者的精神健康问题,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超龄打工者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同时,还应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工作氛围,尊重超龄打工者的个人意愿和选择,给予其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超龄打工者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发挥其特长和优势,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超龄打工者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福祉,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超龄打工者勤有所获、劳有所保的目标,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依然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和完善相关政策,努力为超龄打工者创造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幸福生活。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