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基层减负多点“换位思考”

2024-12-10 华博范文网

  基层减负多点“换位思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党的二十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一系列举措,一年年推进,为基层松绑减负、促干部担当作为取得良好成效。但仍有部分地区部分单位因减负精准度不足,让干部感受不到明显的减负成效,甚至“越减越负”。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减负没有“对症下药”,缺少“换位思考”。为基层减负,重点应该在“为基层”。试想一下,如果不深入基层一线,不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真实想法,盲目对减负工作拍脑袋出政策、做决策,下指标、定任务,这样的做法既对推动工作无益,更谈不上是“为基层”,还会加重基层负担,甚至“越减越负”,最后演变成“好心办坏事”。求得基层减负“最优解”,关键在于要多点“换位思考”。

  首先,要在感情上换位,多站在基层干部、群众角度想问题、做决策,出台一个政策、部署一项工作前不妨先问一问、想一想,基层干部会怎么理解、怎么干;群众又会怎么想、怎么看。其次,要在工作方式上换位,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设身处地体会基层干部群众急难愁盼,深入细致了解基层工作难点痛点堵点,搞清楚基层减负要减什么、弄明白要怎么减。最后,要在看待成效上换位,善于从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笑脸”中分析政绩,而不是仅凭文件数量、会议次数来衡量工作成绩。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应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换位思考”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具体而言,一是要建立健全基层调研机制。领导干部应定期深入基层,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确保政策措施更加贴近实际、符合需求。二是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摒弃以文件数量、会议次数等表面指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做法,转而注重工作实效和社会反响,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三是要加强培训教育。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帮助广大干部深刻理解和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为确保“换位思考”能够落到实处,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加强对减负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另一方面,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减负工作中来,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良好局面。同时,对于那些在减负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予以表彰奖励,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实际操作层面,各地也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创新适合本地的减负措施。比如,某地通过推行“清单式管理”,明确列出各级各部门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并对每项任务进行量化评估,有效避免了“层层加码”现象的发生;另一地则借助信息化手段,搭建起“智慧政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这些成功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总之,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只有当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树立起“换位思考”的理念,从感情、工作方式、成效评价等多个维度出发,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才能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在全国上下共同奋斗下,基层减负工作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当继续坚持和发扬“换位思考”的精神,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无论是制定政策、执行决策,还是服务群众、解决问题,都应时刻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