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创业史》,心灵又一次被震撼,深感它是一部树立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教育的好教材。作品中塑造的一大批源自于现实的优秀基层党团员干部形象,非常动人,尤其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学习了。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赢得民意不仅是搞好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对工作最好的馈赠。犹如中央级媒体组团重访焦裕禄生前奋斗过的兰考、追忆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时评价的那样: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而赢得民意、汲取力量最原始、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创业史》中,讨饭娃出身的梁生宝等青年人,一心爱党爱社会主义新生活,尽管贫穷,但“精神总像汤河岸上的白杨树一样正直、白净”。看着困难户挨饿,心里头刀绞似的。他们把领着贫农渡春荒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才有了梁生宝换稻种,带领群众进山割竹子,运扫把、邀请省上专家培育“扁浦秧”、开展互助合作等举措,实现了让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人“第一次把大米当主饭吃”的一系列变化。然而,梁生宝的成长不是天然的,面对层层的阻力,他坚定的信念,准确睿智的判断都来自于乡、区、县等各级党员干部的正确引导。一有难题,他都会得到乡支书卢明昌、黄堡区王佐民副书记、中共渭原县委副书记杨国华等人的鼓励、帮助和指导,这一切给了这个青年人莫大鼓舞,竟使他为了集体的事忘了自己的婚事!正如他感慨的“就有这样一些干部,穿上了制服、毛呢料子衣服,还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会装腔作势。他们联系着不知其数的群众”。正因为有了这些密切联系群众的好干部,才使梁生宝这样觉悟高、品德好的“苗苗”得以成长,党的政策才能够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共产党的根基才能扎牢。听了不了解实情的干部的汇报后,梁生宝并没有被蒙蔽,而是坚持实地考察,了解真实情况,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应该学习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创业史》这部经典作品,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一种政治态度,更是一种行动指南,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
《创业史》中的梁生宝等人,面对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这种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我们要学习梁生宝等人的精神,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正如《创业史》所展现的那样,只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此外,《创业史》还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成功的事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支持。梁生宝之所以能够带领乡亲们走出困境,关键在于他得到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显得尤为重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特别是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总之,《创业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它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创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读《之江新语》心得体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