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儿童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许多孩子追求物质上的享乐,对学习提不起精神,好高骛远,缺乏毅力,精神寂寞,甚至个别出现逃学、吸毒、自杀等现象。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困境呢?孩子们的这些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追根溯源,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革。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儿童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带来了不利影响。一般说,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环境等渠道来实现的。
一、家庭方面。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父母离异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个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值,往往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承受范围,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害怕失败,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此外,学校中的同伴关系也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排斥、嘲笑、孤立等行为,会严重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导致社交障碍,进一步加剧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服务。
三、社会环境因素。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儿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赌博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对儿童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诱发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社会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这种倾向通过媒体、广告等多种途径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使他们过早地接触成人世界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增加了心理负担。另外,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如就业压力、住房问题等,也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状态,使他们在面对未来时感到迷茫和无助。
四、应对策略与措施。针对上述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各种因素,社会各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共同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首先,家庭是儿童性格形成的第一课堂,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社会和学校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减轻其心理负担。其次,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教学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学业压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再次,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净化网络空间,防止不良信息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此外,还需加大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最后,社会各界都应积极参与到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之,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为儿童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