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洽医患关系 促进和谐建设
人是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以人为本最基本、最核心的出发点。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前提。作为医疗卫生保障机构,医院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快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着重要的医疗卫生保障。由此可见,医疗活动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医疗行业是体现全国共创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几年医疗纠纷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这已成为社会大众、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医务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七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就在20xx年6月份,笔者所在城市的某医院的一名女医生被几年前自己所医治的一名患者连捅11刀而殉职。我们应该看到,医患关系正经历一个令人忧虑的“冰期”,出现了严重扭曲。长此下去,不仅阻碍医学的进步,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从而造成社会的一些不和谐因素。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在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成因复杂,这不仅有医方的原因,还有患方以及社会的原因。
一、医方的原因
首先,从医方的角度来看,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部分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一些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却没有同步提升,导致患者就医体验不佳,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和大型综合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导致患者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大医院就诊,增加了就医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
二、患方的原因
从患方的角度看,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疗知识的缺乏、期望值过高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医疗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许多患者对于疾病的治疗过程和可能的结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抱有过高的期望,一旦治疗效果未达预期,便容易产生失望甚至愤怒的情绪,进而引发医患冲突。此外,近年来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法治社会的建设,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这虽然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医患之间的对立情绪。
三、社会原因
除了医患双方的原因外,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的构建。例如,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然而,网络信息的真伪难辨,一些不实或夸大的医疗报道往往容易引起公众的恐慌,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当疾病来袭时,这种压力更容易转化为对医疗服务的不满和质疑,从而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诊机构,减轻大医院的压力,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再次,加大医疗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过程,合理设定治疗期望值,减少因误解或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医患矛盾。最后,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医疗纠纷预防和调解机制,畅通患者投诉渠道,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同时,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尊严。
总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