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生活 恩存心间
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生活中,“感恩”一词似乎只有在西方节日“感恩节”那天的点击频率才最高,感恩在现代大部分大学生心中也不过成为一种形式,这个时代的发展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有什么要感恩呢?“山在,水在,树在,你在,我在”,无需感恩啊,但是站在玉树地震后幸存者的角度,“山在,水在,树在,你在,我在”就是一种渴望亦或是奢望啊!而我们是否有感恩这一切“都在”的岁月呢?生活没有“理所当然”。莫等失去后悔。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正如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唯一的你是父母的唯一,《诗经》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所以我们此时此刻的存在就要感恩于我们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感受着丰富多彩的世界;感谢他们呵护我们在他们偌大的温暖的羽翼下健康成长;感谢他们……也许有的同学会反问,难道父母为我们操劳不是他们的“义务”吗?老师难道不应该授予我们知识吗?学校难道不应该为我们创造优质的环境吗?社会难道不应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吗?我们难道没有“权利”享受这一切吗?是的,我们有权利享受这一切,然而“享受权利的前提是履行义务”,新一代的我们尽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回馈社会的义务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感恩于这失去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权利享受呢?如果亲人的爱是理所当然,那么被遗弃的孤儿还会这样认为吗?人总是到为人父母时才体会自己父母当年的辛酸,瞬间顿悟,欲将爱加倍报答于父母时,怕是父母早已白发苍苍了。人生最刺心般的痛苦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怎样一副悲惨的画面啊!“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的重要性。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个人品德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感恩文化源远流长。从古代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到现代的“知恩图报”,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感恩传统。这种传统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也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园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工作中,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奉献,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培养感恩之心,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提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淡漠。在这种背景下,重拾感恩之心显得尤为重要。感恩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在日常生活中,一句简单的“谢谢”就能让人感受到温暖;一个小小的帮助,往往能换来他人的信任与支持。感恩不仅能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还能提高个人的幸福感。研究表明,经常表达感激之情的人,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更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应该倡导和实践感恩文化,让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国家层面,感恩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铭记历史,感恩那些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先辈们,感恩那些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因此,感恩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谊。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各国命运紧密相连。面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在此过程中,感恩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国家的支持与帮助,反之亦然。因此,我们应该感恩那些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的国家和人民,感恩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的国际组织和个人。通过感恩,我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美好未来。
总之,感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发展,增进国际友谊。因此,无论是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我们都应该倡导和实践感恩文化,让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宁静,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自信。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用行动去传递每一份温暖,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感恩与爱的世界。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