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党课讲稿】“和合”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特点的契合性分析

2024-12-13 华博范文网

  【党课讲稿】“和合”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特点的契合性分析

  202x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并提出要以“七个着力”为工作抓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工作目标[1]。其中“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目标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价值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属性,是因为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内在的价值契合,而“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理论积淀,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哲学思维与中国智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站在“和合”视角下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点、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对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全面现代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赋能具有强大引领力与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人我合一:政治生活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和合”思想中的“人我合一”理念

  “和合”思想在政治观上遵循“人我合一”理念。首先,“人我合一”在君民关系上强调统治者和人民好比是同一身体的不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这种思想在古代体现为君主对人民的爱护和人民对君主的忠诚,而在现代社会则转化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不仅体现了“人我合一”的传统思想,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一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人我合一”理念在当代的具体体现。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探索

  “人我合一”理念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202x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特别行政区层面的一次重要实践。该决定旨在确保“爱国者治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一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和合”思想中“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原则,既尊重了香港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又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利益。此外,近年来我国在基层治理中大力推行协商民主,通过村(居)民议事会、社区共治等形式,让人民群众在决策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天人合一:经济发展中的绿色转型

  (一)“和合”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念

  “和合”思想在自然观上倡导“天人合一”。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古代,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农耕文明中,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重新审视“天人合一”理念显得尤为重要。202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这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现代诠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二)绿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理念在经济发展中的具体落实,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202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这是我国首部流域保护法律,旨在依法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其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截至202x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4.8%,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再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202x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202x年,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各国一道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天人合一”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道法合一: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自信

  (一)“和合”思想中的“道法合一”理念

  “和合”思想在文化观上强调“道法合一”。这一理念认为,文化的发展既要遵循自然法则和社会规律,又要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实现文化与道德的统一。在古代,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道家文化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两种文化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蕴含着“道法合一”的思想。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如何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202x年,中央宣传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道法合一”理念,既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又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为了实现“道法合一”理念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落实,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x年,文化和旅游部启动了“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促进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其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x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再次,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202x年,我国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期间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环境。202x年,中央网信办开展了“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道法合一”理念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物我合一:社会治理中的和谐共生

  (一)“和合”思想中的“物我合一”理念

  “和合”思想在社会观上提倡“物我合一”。这一理念认为,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的进步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古代,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度中,人们通过家族、村落等社会组织形式,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如何在保持个体自由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2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物我合一”理念,既要保障个人权益,又要维护公共利益,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二)和谐共生的实践路径

  为了实现“物我合一”理念在社会治理中的具体落实,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首先,加强社区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202x年,民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其次,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激发社会活力。202x年,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意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氛围。202x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系统,提高社会诚信水平。最后,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202x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诉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物我合一”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

  “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文化内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扬“和合”思想,将其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人我合一、天人合一、道法合一、物我合一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