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2024-12-13 华博范文网

  前些天,学习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篇》之“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一章,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逐渐凸显出来,这可以说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但是,到底尊重学生到何种程度,而且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生,应当如何对待教师的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我认为不大和谐的问题。一些学校,尤其是一些民办学校流行称“学生是上帝”,并把它写在横幅上,悬挂在学校最繁华的场所。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位学生坦言“学生是上帝嘛”,其他学生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群起响应。学生是上帝吗?学生可以自认为是上帝吗?我认为不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必要的屏障。

  其次,将学生视为“上帝”会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和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权威性来源于其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人格魅力,这种权威性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一旦将学生置于“上帝”的位置,教师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甚至被削弱。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进而影响整个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这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再者,过度强调“学生是上帝”会导致教育目标的偏移。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包括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如果过分追求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引导,教育的目标就会发生偏差。这种偏差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个人成长,还会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更应该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将学生视为“上帝”还可能加剧教育的商业化倾向。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商业化现象。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不惜采用各种手段,其中就包括将学生视为“上帝”。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增加学校的吸引力,但从长远来看,却会损害教育的公益属性,背离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项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伟大事业,其核心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商业化倾向,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将学生视为“上帝”的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但若把握不当,则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工作者应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让他们明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优化教育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是强化家校合作。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初衷和目标,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