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为我们在新发展阶段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和构筑国家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指引。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新篇。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回顾历史,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只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才能在生产力发展中取得领先地位,在新领域新赛道上占据发展先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态环境、文化体验等多个方面,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环境质量、法治建设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以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坚实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我们要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我们在宏观层面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还需要在微观层面上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此外,还要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等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
(一)加大研发投入,夯实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部署要求,持续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此外,还要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二)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良好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让各类创新主体能够轻装上阵、放手去干。同时,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还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创新格局。
(三)加快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同时,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同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进程。此外,还要加强金融支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通过这些措施,使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深化改革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着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来说,要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通过这些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落后。我们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具体来说,要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要积极扩大进口,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吸引更多优质外商投资;要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具体来说,要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开办程序,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要优化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这些措施,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宽松、便捷、高效的发展环境,使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四、加强党的领导,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具体来说,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决策咨询制度,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我们要按照好干部标准,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具体来说,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严格干部管理监督,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关心关爱干部,落实好干部待遇保障政策,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通过这些措施,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体来说,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大正风肃纪反腐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这些措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站在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力开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局面,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