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因时制宜
最近与一位县领导交流,他讲道,“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已形成很大声势,作为县里主要领导,不说、不做、不动是肯定不行的,但说又怕说不到点子上,做又不知从何做起,贸然行动又担心走偏走样,心里很是焦急”。这位县领导的“焦急”并不是个例。在一些县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这种“想迈腿不知如何抬脚,抬起腿又不知如何落脚”的状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已无需赘言,对地方发展也是重要机遇。但是要把机遇变成现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是必要的,而急躁、冒进则是万万不可取的。实际上个别地方已出现需要警惕的端倪:有的县市已经或正在盘算投资数亿元建设算力中心,有的地方热衷邀请各类智库谋划未来产业,还有的地方情急之下把新质生产力当作标签儿来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但在推进过程中绝不意味着各地区“一二三齐步走”,党中央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命题之后,紧接着就做了严肃的提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
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把握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成为摆在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首先,地方政府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经济发展的论述,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更涵盖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因此,地方政府在规划产业发展时,不应局限于单一的技术路径或产业方向,而应全面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寻找适合本地的新质生产力增长点。
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调研本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造成资源浪费和财政负担。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主体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形成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此外,还要建立健全评估考核体系,定期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再次,地方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出台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同时,要强化人才支撑,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力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信息、能源等配套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地方政府应坚持开放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论坛等活动,拓宽视野,捕捉前沿动态。同时,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注重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集群。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经济规律,尊重市场选择,才能真正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各地政府应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