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
徐冠华,科技部原部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xx年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研究专家组组长,20xx年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工程技术、计算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突破,生物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已成为世界竞争最热的赛道之一。有研究机构预测,未来20年,生物技术革命将产生4万亿至30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生物制造更是被视为有潜力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力量。生物制造正引发全球关注未来约70%的产品可以用生物法生产,有望创造3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经合组织(OECD)曾对6个发达国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能耗15%—80%,原料消耗35%—75%,空气污染50%—90%,水污染33%—80%,生产成本降低9%—90%。2030年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全球工业生产总值的35%。这一预期反映了生物制造在未来的重要地位,引发全球关注。多国已洞察到生物制造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更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制造的发展,将其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xx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加快生物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例如,《“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推动生物制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制造2025》则将生物制造列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强调通过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此外,20xx年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生物制造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我国生物经济总量达到22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生物制造产值占生物经济比重超过25%。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在生物制造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集聚优势资源,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破一批制约生物制造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另一方面,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例如,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例人工合成淀粉,标志着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也在生物制造领域取得了诸多原创性成果,为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本进入生物制造领域。20xx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助力生物制造企业健康成长。同年,工信部发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xx-20xx年)》,明确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落实方案,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加大对生物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如上海市推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计划投资100亿元用于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江苏省则提出打造“生物硅谷”,力争到2025年生物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这些举措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生物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进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指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要充分考虑生物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及性,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公平享有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为此,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生物制造全链条监管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例如,20xx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生物制品注册管理办法》,对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20xx年,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生物安全法》,明确了生物安全风险防控的责任主体和管理机制,为生物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制造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20xx年,中国科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双方将在基因编辑、细胞工厂设计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20xx年,中国工程院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聚焦于生物基材料、生物催化等前沿方向,共同推动生物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相关活动,分享生物制造领域的经验成果,为全球生物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生物制造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握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努力实现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效应。二是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四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以上措施,我们有信心将生物制造产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