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柔性的执法为民营经济护航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一个时期,我国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引导力度,保护民营经济或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资源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不断织密法网,更离不开规范高效的涉企执法和公平、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这要求执法机关找准监管和服务结合点,切实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法治环境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良性互动,这也是各级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企业创新之需,不断探索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提升执法质效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体制创新上突出“实”,强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当前,基层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反映较突出的是一些地方执法检查过于频繁、行政罚款存在失当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职责界定不够清晰、任务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审批、监管、执法不一致,出现多头执法、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现象。例如,有的地方实行“大综合”执法后,行政审批和执法相对集中,审批、监管、执法职责分散于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信息壁垒,业务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不能及时掌握对方执法信息,可能出现监管、执法重复;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在巡查监管中发现违法问题时,需在调查取证后将违法线索移送执法部门,这一过程耗时较长,影响了执法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政府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力求通过优化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等方式,解决执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执法权限和责任。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各执法部门的职能,避免职责交叉和重叠,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同时,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二是推进“互联网+监管”模式,打破信息孤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减少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降低企业负担。三是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公正文明。四是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严肃查处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规范柔性执法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执法过程中更加注重服务导向,采取了一系列柔性措施,如推行“首违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等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些措施不仅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也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例如,某市市场监管局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家小微企业未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考虑到该企业系首次违规且情节轻微,决定不予行政处罚,并指导其尽快完成整改。此举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保护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得到了广泛好评。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各级政府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持续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二是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市场。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企业注册登记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六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总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同时,广大民营企业也要自觉守法经营,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法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