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x月中旬,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专题,采取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重点深入有代表性的县(区)开展专题调研。同时收集汇总其余县(区、市)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形成市级专题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年以来,全市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聚焦群众增收致富和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两项重点任务,全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接续抓实各项政策衔接,合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脱贫地区帮扶政策实现有效衔接
一是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健全完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依据目标任务变化,积极调整优化各类帮扶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央和省级政策,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市县相继配套出台“三个一批”等一揽子帮扶政策,在兜底救助、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就业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零返贫、零致贫”的阶段性目标。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驻村帮扶机制。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采取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舆情信访研判等方式,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全市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确保监测对象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持续加强驻村帮扶力量,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职,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作用,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产业发展和就业支持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产业发展稳步提升。全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例如,x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形成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全市特色产业总产值较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
二是就业支持措施多样。全市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就业质量。一方面,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就业技能。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与企业合作,组织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就业。此外,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据统计,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返乡创业人数达到5000人,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明显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交通方面,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工程,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在水利方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在电力方面,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了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在通信方面,推进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水平。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方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学校50所,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了教学质量。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0所,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在文化方面,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社会帮扶和金融支持作用显著
一是社会帮扶力量广泛参与。全市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通过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组织100家企业与100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全市共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00个,受益群众达10万人。
二是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完善。全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基金,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推广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降低农民融资成本和风险。据统计,全市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00亿元,惠及农户10万户,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问题。此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通过PPP模式、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了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存在问题
尽管全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虽然全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部分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同时,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匮乏,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三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有短板。虽然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偏远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同时,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社会帮扶和金融支持作用发挥不够。虽然全市社会帮扶和金融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但实际效果还有待提升。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不高,帮扶力度有限。同时,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个性化的融资需求。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对特色产业的规划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避免盲目跟风。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到农村创业就业。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继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偏远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
四是创新帮扶方式,增强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扶机制,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同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总之,全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重点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