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和乡村振兴的“基础版”,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和拆危治乱、污染源治理等,乡村风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但仍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问题,需进一步研究破解:一是认识不充分,行动上不够积极主动。有些乡镇、村组干部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要性认识不足,上级有安排、有督察了动一动,不安排、不部署了就被动应付,缺乏主动谋、主动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二是群众参与风貌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完全激发出来,群众保护人居环境的意识不够强,“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比较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三是规划不到位,工作上处于无序状态。一些行政村无乡村风貌规划,推进过程中修修补补;一些村规划编制和村情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定位不准确、规划无特色,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风貌特色;一些乡村干部和群众对规划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执行不到位,建设随意性较大,乡村风貌展示不够充分。四是推进不均衡,成效上差距比较明显。缺乏整县、整乡、整村推进意识,县与县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工作上明显用力不够均衡。表现在地区上,一些塬面、郊区、沿国省道乡镇和村工作做得比较好,效果比较明显,一些山区乡镇启动迟、工作慢、效果差;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明显好于普通村,集体经济较好的村好于一般村,主干道沿线村好于偏僻纵深村。表现在工作上,国家重点推进的“厕所革命”成效显著,而其他方面的整治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针对上述问题,各地应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增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政策集成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再次,要加强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坚持规划先行,注重长远发展,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确保规划符合实际、体现特色、便于操作。要加强规划执行监督,严格依法依规建设,防止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最后,要注重分类指导,促进均衡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既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也要尊重地方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典型示范带动,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对于偏远地区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不落一村、不漏一户。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要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包括日常保洁制度、设施维护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确保整治成果能够长期保持。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专业公司和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加强考核评估,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地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又要加强软件环境优化,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谱写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政协办主任交流研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