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链”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紧盯流动党员管理薄弱环节,针对动向难掌握、学习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通过排查摸清底数、创新教育方式、引领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真正实现流动党员异地“有家”,外出“有责”。织密“组织”链,抓实双向管理环节。制定出台《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对辖区内103名流出党员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就业单位等基本信息实行动态更新、台账管理,为86名摸排登记的流动党员全部建立“一人一档”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完善相关信息。针对流出党员,组织流动党员所在党支部委员、骨干党员采取“一对一”包干的方式,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子,定期保持联系,关心流动党员在外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并督促引导流动党员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亮明党员身份,接受教育管理。
加强“部署”链,保障学习不打烊。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着力打造“云端课堂”,及时分享党的最新理论和政策等各类动态信息1500余条,组织开展“每月一学”网上微党课6期,定期组织党员进行网上学习交流,促使流动党员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量学习”。同时抓好线下学习,利用春节、中秋、国庆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契机,组织流动党员参与党员大会、党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420人次。督促流动党员主动汇报思想,确保学习不掉队、思想不滑坡,切实提升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服务”链,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为解决流动党员在外地面临的实际困难,县党委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服务。服务站定期举办座谈会,邀请流动党员代表参加,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此外,服务站还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方便党员之间交流互动,分享工作经验和生活感悟,进一步增强党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也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支持。
强化“考核”链,确保管理实效。为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县党委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将流动党员的表现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流动党员的学习情况、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履行党员义务的情况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等。对于表现优秀的流动党员,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流动党员,则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有效促进了流动党员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拓展“活动”链,激发党员活力。为了丰富流动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县党委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会”、“党史知识竞赛”、“志愿服务活动”等,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激发流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红色故事会”活动中,邀请老党员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励年轻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史知识竞赛”中,设置多个环节考验党员对党史的了解程度,促进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流动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展现党员的良好形象。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监督”链,确保管理规范有序。为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县党委严格落实党纪党规,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监督管理。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支部会议,通报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另一方面,建立流动党员监督举报机制,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对于违反党纪党规的流动党员,坚决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维护党的纪律严肃性。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规范了流动党员的行为,也为其他党员树立了榜样,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总之,通过织密“组织”链、加强“部署”链、构建“服务”链、强化“考核”链、拓展“活动”链、深化“监督”链,县党委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消防挂职干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