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的要求部署,我们围绕“加快提升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赴各区基层机构进行调研。现场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方面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机构负责人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当前基层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共同研究解决发展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初步形成加快提升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调研报告。
一、近几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着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至201x年底,市区共有乡镇卫生院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床位数2221张,医疗卫生人员3291人;村卫生室279个,乡村医生857人。
优化设施布局,健全完善服务网络。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每个建制乡镇(街道)建好1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每个行政村或3000-5000人建好1所村卫生室的要求,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地理交通等因素,合理规划设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十三五”以来,先后出台《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专项规划》《市区域卫生规划》,各市(区)也相应制定出台相关规划,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不断增强。二是严格建设标准。坚持“适度超前、留有余地”的原则,分类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标准,一般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确保设施设备满足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加大对老旧机构改造力度,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与省内高校合作,每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培养一批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基层工作,服务期不少于6年。二是开展全员培训。定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包括临床技能、公共卫生、信息化应用等,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落实激励机制。通过职称评定倾斜、绩效工资改革等措施,激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推进人才交流。鼓励和支持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定期选派专家到基层指导,同时选拔优秀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 深化医改政策落实,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二是强化基层首诊。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吸引力,促使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选择在基层就诊。三是加强双向转诊。建立健全转诊标准和流程,确保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康复期患者能够顺利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四是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支持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近年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房屋陈旧、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更为严重,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2.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待遇偏低等原因,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医学人才;另一方面,现有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3. 医疗服务能力有待提升。虽然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但整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仍然较弱,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4. 医保政策执行不到位。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保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操作过程中存在偏差,导致患者享受不到应有的报销待遇,增加了个人负担。
5. 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市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信息系统功能单一,数据共享程度低,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各级政府应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专项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偏远地区和薄弱环节。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此外,还应加强项目监管,确保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缓解人才短缺困境。一是继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扩大定向培养规模,提高培养质量。二是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用人机制,如实行编制备案制、设立特设岗位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三是加大在职教育力度,采取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形式,方便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习提升。四是完善激励机制,从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倾斜,稳定现有队伍。
3. 强化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技术以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重点培训。二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通过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等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三是鼓励和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诊疗效果。
4. 规范医保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政策理解和执行能力。二是简化报销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三是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5.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制定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推进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二是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更新升级硬件设施,拓展软件功能。三是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操作技能。四是探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医疗、智慧管理。
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