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汇报
为推进我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学习了XX市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先进经验,5月25日至27日,我局组织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火炬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境科学学会、中能检测等共计10人,对XX省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与XX市生态环境局及XX市人民检察院、XX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座谈交流。现报告如下:
一、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介绍
XX市于20xx年10月主动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试点,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损害、谁赔偿”原则,磋商索赔与生态修复同步推进,在环境污染、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领域积极开展案例实践,推动受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该市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协议254份,缴纳赔偿(修复保证)金1.4亿元,案例实践数全国地级市最高,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应赔尽赔”理念得以充分体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推动处置、修复土壤16.9万平方米(含绿植覆盖14.15万平方米)、地表水0.6万平方米、固体废物6.35万吨。XX五山地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80%,有效恢复长江岸线生态功能,建成国家森林公园,成为长江生态损害修复典范。
二、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XX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将该项工作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20xx年,市政府出台了《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权利义务、程序和保障措施。同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部门协同联动
XX市生态环境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制定等工作;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确保赔偿责任落实;司法局提供法律服务,保障赔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顺利推进。
(三)创新赔偿方式方法
XX市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赔偿方式。一是实行“先修复后赔偿”模式,即在确定赔偿金额前,先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确保受损环境及时得到有效治理。二是推行“以劳代偿”机制,对于经济困难的企业和个人,允许其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来履行赔偿义务,既减轻了赔偿主体的经济负担,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三是建立“生态修复基金”,将赔偿金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宣传培训教育
XX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重要意义和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20xx年以来,XX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次,涵盖企业负责人、环保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通过培训,提升了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深入推进,XX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据统计,20xx年至20xx年,XX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80天增加到320天,PM2.5年均浓度从4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0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从85%提高到95%,重点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过95%。
(二)企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实施,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20xx年以来,XX市共有120余家企业主动开展环境风险排查,整改环境问题200余项。多家企业投入资金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提高了污染防治水平。此外,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如XX化工集团投资1000万元用于周边土壤修复,XX钢铁公司投入500万元用于矿山复绿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社会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XX市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认识和支持。20xx年以来,XX市共组织各类环保志愿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超过1万人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环保行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XX市还设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环保行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监督力度。
四、我市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体系
借鉴XX市的成功经验,我市应尽快出台《XX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权利义务、程序和保障措施。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协作
生态环境局、人民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局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生态环境局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制定等工作;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确保赔偿责任落实;司法局提供法律服务,保障赔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顺利推进。
(三)创新赔偿方式
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我市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赔偿方式。一是实行“先修复后赔偿”模式,即在确定赔偿金额前,先行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确保受损环境及时得到有效治理。二是推行“以劳代偿”机制,对于经济困难的企业和个人,允许其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来履行赔偿义务,既减轻了赔偿主体的经济负担,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三是建立“生态修复基金”,将赔偿金专项用于生态环境修复项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我市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宣传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重要意义和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20xx年以来,我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超过1000人次,涵盖企业负责人、环保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通过培训,提升了相关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强化执法监督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严格的执法监督。我市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环保行为,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社会监督力度。此外,我市还应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六)加强科技支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复杂的环境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市应加大对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投入,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总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应认真学习了xX市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严格执法监督,加强科技支撑,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取得实效,为建设美丽XX、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