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应当而且能够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继续处理好活力和秩序这一重大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
活力是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活力,但活力能否被激发出来,取决于是否有顺畅的体制机制。如果体制机制不顺畅,就会束缚活力、抑制创新、阻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就是要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把人民力量激活,把经济社会搞活,使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迸发,形成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内生动力。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民群众能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因为我们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实现全面发展开辟广阔制度空间,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确保活力与秩序的有机统一。这不仅需要我们在宏观层面把握方向,更要在微观层面落实具体措施。比如,通过简政放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通过法治建设,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轻群众的生活压力,增强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确保这种活力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此外,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还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中更加注重预防和化解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如何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社区、村组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社会动态的精准掌握和科学研判,从而提高治理效能。这不仅是对传统治理方式的补充和优化,更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模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深刻认识到,活力与秩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良好的秩序是激发活力的前提条件,没有稳定的秩序,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持续的活力又是维护秩序的重要保障,缺乏活力的社会容易陷入停滞和僵化,进而影响秩序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找到活力与秩序的最佳结合点,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现实挑战的积极回应。
具体到当前的工作中,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各领域的改革,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同时,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和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之,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同时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活而不乱、活跃有序的动态平衡。这不仅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有力诠释,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