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在2024年全市产才融合专项引才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2024-12-21 华博范文网

  在202x年全市产才融合专项引才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加大产业人才引育力度,不断塑强培优人才载体,积极探索产才融合有效路径,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聚焦“靶向式”引才,构筑引才汇智“蓄水池”

  坚持“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立足12条产业链,健全分类引进措施,千方百计精准引才、靶向引才。一是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人才需求摸底、反馈及响应机制,逐产业链绘制紧缺人才目录,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500强企业精准引才。今年以来,推荐172名拟全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推荐20名柔性引进国内高层次人才申报省级人才项目。二是集聚高水平管理人才。实施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计划,对我市新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给予每年至少2万元的薪酬补贴,今年我市成功认定经营管理人才3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程杰、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杜士芳分别入选202x年度和202x年度省级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回引X籍海外人才。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X籍海外人才大寻访,摸清在外人才数量、分布、特长等底数,分产业、分地域绘制在外英才地图。

  二、强化“平台化”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强磁场”

  我们深刻认识到,平台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为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着力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发展平台,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优化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我市现有的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孵化器等资源,打造了一批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累计入驻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30%以上。这些平台不仅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还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定期组织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今年以来,已促成15项重大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人才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来我市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深化“机制化”改革,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

  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评价标准,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对于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和奖励。二是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同时,设立“杰出贡献奖”、“青年英才奖”等荣誉奖项,表彰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人才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双向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对人才的法律保护和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权益维护机制,依法打击侵犯人才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四、推进“国际化”合作,拓展全球引才“朋友圈”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已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拓展国际视野,加强与国外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我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连续多年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邀请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会,共同探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合作机遇。通过这一平台,我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合作,实施“国际博士后联合培养计划”,选派优秀青年人才赴海外深造,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截至目前,已有20余名青年才俊通过该计划获得博士学位,并顺利回归我市工作。三是推动国际项目合作。积极对接国际科技资源,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争取更多国际合作项目落户我市。例如,与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合作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五、注重“本土化”培育,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本土人才培养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本地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是实施“青蓝工程”。选拔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和技术骨干,安排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加快其成长步伐。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担任导师,一对一指导,帮助他们快速提升业务水平。二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涵盖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行业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超过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我市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三是强化继续教育。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对于取得相应学位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减轻其经济负担。此外,还建立了终身学习制度,将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倡导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追求进步的良好风尚。

  六、营造“人性化”氛围,增强人才归属感

  人才不仅是智力资本,更是情感资本。一个温馨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能够极大地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一是构建人文关怀体系。定期开展人才走访慰问活动,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对于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高层次人才,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丰富文化生活。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篮球赛、乒乓球赛、书画展等,既丰富了人才的业余生活,又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充分利用节假日,举办庆祝活动,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让人才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三是优化城市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度。特别是在人才密集区域,优先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确保人才子女能就近接受良好教育,家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四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通过一系列举措,使人才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翁,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人才强市”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希望各位领导和同志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的人才工作,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才事业的新篇章!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