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2024-12-22 华博范文网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有研究指出,就业不仅是一个变量的变化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伦理问题和文明问题,需要将人的发展放置在经济学研究、就业研究和就业政策创新发展的核心地位[1]。从现在到2035年,是妥善应对青年劳动人口供给冲击、着力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配置结构的重要时间段。进入新发展阶段,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形势日趋严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替代效应日益凸显,多方待就业群体形成迭代竞争等是当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由此值得思考的是: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征和趋势是什么?如何理解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和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问题和难点、主要思路和关键任务分别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屡创新高。据统计,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较20xx年增加了40万人,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一方面,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即某些行业人才供过于求,而另一些行业则面临“招工难”;另一方面,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加速,传统的就业岗位逐渐减少,新兴行业和岗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导致不少毕业生难以适应新的就业要求。

  为深入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学术界和实务界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使得企业招聘需求受到抑制,就业岗位总量有所下降。其次,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也是重要原因。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侧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培养相对薄弱,导致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制约着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求职者获取有效招聘信息渠道有限,而用人单位对于优秀人才的筛选机制不够完善,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增加了匹配难度。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与目标

  所谓“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指在保证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条件、合理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发展空间。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更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与目标。

  具体来说,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就业规模,确保更多毕业生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二是优化就业结构,引导毕业生向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方向流动,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三是提高就业质量,改善毕业生的工作环境、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强其职业满意度和归属感;四是强化终身学习理念,鼓励和支持毕业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五是加强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三、当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就业观念转变困难。长期以来,“铁饭碗”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毕业生倾向于选择稳定、待遇优厚的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基层单位的认可度较低。这种传统就业观念的存在,使得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忽视了自身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容易陷入盲目跟风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长远发展。

  其次是创新创业意识淡薄。虽然近年来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受制于资金短缺、经验不足等原因,真正投身创业实践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依然偏低。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帮扶,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难以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再次是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集聚,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明显劣势。这种区域间的差异性,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分布的不均衡,不利于整体就业水平的提升。

  最后是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业化、个性化培训项目较少,且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够紧密,难以满足不同类型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培训经费投入有限,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也限制了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发挥。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和关键任务

  针对上述问题和难点,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思路和关键任务:

  (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产教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鼓励高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变化,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增加新兴交叉学科比重,培育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力度,降低企业用人成本,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其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免费场地、设备租赁等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创业便利度。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激发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热情。

  (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合理流动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的支持力度,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会。鼓励毕业生到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一线岗位锻炼成长,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和晋升激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如兼职、远程办公、共享员工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四)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就业质量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定期举办招聘会、宣讲会、专场招聘等活动,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促进精准匹配。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分析,及时发布行业动态、薪资水平、职位空缺等数据,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职业方向。强化就业援助措施,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优先推荐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让毕业生安心工作、放心创业。

  (五)弘扬工匠精神,倡导终身学习

  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劳动、精益求精的社会风尚,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打造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方便毕业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激励广大劳动者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共同破解难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高校毕业生的成长进步,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创业条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