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博范文网 首页

意识形态安全主题党课讲稿: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进路

2024-12-22 华博范文网

  意识形态安全主题党课讲稿: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三重进路

  所谓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在国家之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的状态。对于我国而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是要确保马克思主义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具备应对各种威胁的能力,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1]53。其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命题和任务首次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之中,并且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中被突出强调,凸显出新时代以来党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重视。立足新征程,要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应当在认识层面、方法层面和实践层面集中发力,进一步筑牢国家建设发展中的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一、强化认识指引:准确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特征

  思想上层建筑虽不像经济发展状况那样,有明确的数字指标去衡量,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主体对意识形态安全形势的感知,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因此也有其刻度和基本特征,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把握。要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先应当对其本质特征有基本的认识。

  (一)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与其他领域存在着互动、紧密联系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长远发展。因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领域的独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全面认识和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具体来说,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整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密切相关。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而意识形态则是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确保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宁。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经济安全相辅相成。经济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健康的意识形态环境则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风险意识,确保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这要求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强正面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安全密不可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我们要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保护和发展好我们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社会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倡导文明风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每个人都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总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只有将这些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建立起坚固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并非一成不变的状态,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方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可能引发社会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另一方面,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打压力度,试图通过抹黑中国形象、歪曲事实真相等方式干扰我国的发展进程,破坏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四个自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争取更多的国际理解和支持。

  此外,信息技术革命也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使得信息更加开放透明,同时也为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有效地管理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环境,防范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的扩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综上所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既受制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又受到国际形势演变的外部压力。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地调整策略,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新局面。

  二、创新方法路径:探索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举措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当前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重大事项,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分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加强对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管理和引导,规范信息发布流程,严把内容审核关,防止错误言论和不良信息的传播。要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二) 加强理论武装,夯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根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武器。要深入开展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活动,将其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组织专题研讨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解读新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还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扩大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评论员文章和专题节目,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澄清模糊认识,批驳错误观点。要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产品,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发挥学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价值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深刻意义,使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要在全社会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典型示范,发挥榜样的力量。挖掘和宣传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树立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激励人们见贤思齐、争做先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等规章制度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准则。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给予表彰奖励,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象进行批评纠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 优化舆论生态,营造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良好氛围

  舆论生态是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舆论生态能够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要加强新闻舆论工作,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牢牢占据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滋生蔓延。

  要重视网络空间治理,构建清朗的网络环境。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依法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空间。要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鼓励创作传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内容。要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意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言论,共同维护网络秩序。

  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适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形象。要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利用新媒体、融媒体等现代传播工具,扩大中国声音的国际影响力。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三、深化实践探索:推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取得实效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要把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断深化实践探索,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 紧密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加强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激发奋斗精神。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分析研判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提前做好防范化解工作,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不受影响。

  (二)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意呼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意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共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 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要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倡导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维护全球文化生态平衡。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四)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力水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总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认识上更加清醒,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在实践中更加扎实。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筑牢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钢铁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代笔。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