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近年来,XX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疏堵结合、宣教并重,打造幸福食堂、文明礼堂、红白理事会“双堂一会”培育文明乡风新模式,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
一、“幸福食堂”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乐享乡村幸福“食”光,结惠民之果
积极实施“幸福食堂”建设行动,在三寨社区开办老年幸福食堂,采取多元筹资机制,利用公有资源、村集体收入和爱心善款,为社区x余名70周岁以上的留守、独居、高龄老人提供爱心午餐,并逐步拓展完善“就餐+服务”多项功能,提供整体养老服务,加快推进惠民有感。通过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日常饮食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社交平台,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了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此外,幸福食堂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老年人掌握更多健康知识,提升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
(二)巧借“幸福食堂”有效载体,引新风之效
在发挥食堂日常作用的基础上,将其变为举办丧事酒席的便利场所,用餐标准为大锅菜“一锅烩”“一碗端”,为村民节省开支,引导村民养成文明、节俭、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又增加食堂收入,微利运营反哺服务老年人,形成良性微循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还促进了邻里和谐,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此外......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党课:加强政治历练 提高政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