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范文

2025-07-06

读《儒林外史》有感范文

  匡老爹在匡超人中秀才后过世了,同严家一样,亦是大喜之后继大悲。“匡大照常开店。匡超人逢七便去坟上哭奠。”匡超人跪在老父坟头会想些什么呢?

  提到匡家兄弟,读过《儒林外史》的读者自然会想到兄弟二人在孝与智上的天渊之别。正因为这种对比是人所共知的,而笔者又不想拾人牙慧,所以这几日在匡超人篇上反复回读,想解读出一些个性化的思考。最终笔者提炼出两个问题:其一,匡大这个人物的存在价值是否只是为了凸显匡超人的孝与智。其二,抛除匡大这个陪衬,单论我对匡超人的“堕落”的不同看法。

  提到匡大与匡二的对比,匡家老屋失火这一情节自然是不容错过。

  他哥睡的梦梦铳铳,扒了出来,只顾得他一副上集的担子。担子里面的东西又零碎:芝麻糖、豆腐干、腐皮、泥人,小孩子吹的萧、打的叮当,女人戴的锡簪子,挝着了这一件,掉了那一件。那糖和泥人,断的断了,碎的碎了,弄了一身臭汗,才一总捧起来朝外跑。

  匡大睡梦中被大火惊醒,慌乱中捧起了赖以谋生的担子逃了,却把家庭责任这个担子给丢了。亲娘老子他不管,媳妇他不要,把杂货拾得七零八落,捧了起来,糊里糊涂地冲了出去。小说中匡大的人生就如同他失火时的表现一样——糊涂!糊涂到连作者都不屑于给他个名字,只模糊地称他为“匡大”或是“他哥”。匡大的糊涂,糊涂在里外不分,族里三房叔趁人之危,强买自家老屋,协同业主和族人一同欺负匡太公。匡太公挨了一顿打,憋了一肚子气,急火攻心瘫了半边身子。这匡大非但不帮着爹爹理论,出气,反倒胳膊肘往外拐,“道三不着两”说起自家的不是。说到底,他根本没把这房子看成是自己的,他自忖老爹偏爱匡二,他日分产,这房子肯定没自己的份儿,当然不愿意出头。只是他糊涂到根本就不了解自己的弟弟,更不了解自己的父亲。匡二中了相公,贺学的份子收了二十多吊钱,......

预览结束
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
百味书屋网站地图原创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