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立足当下,总结成效,充分肯定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实现教育与就业精准对接
(二)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三)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认可度持续增强
二、把握形势,正视问题,增强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紧迫感
(一)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三、明确目标,精准施策,推动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校企协同育人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二)强化校企合作,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共建共享
(三)加大资源投入,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推动信息化建设
四、强化保障,压实责任,确保特色职业教育工作落地见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领导小组
二是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经费保障
一是落实财政投入政策
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二是开展职业教育活动
……
在全区特色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特色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区在特色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成果,深入分析当前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机遇,进一步凝聚共识、明确方向,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区内各职业院校主要领导、分管教学与就业工作的负责人,以及重点合作企业代表。刚才,X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对特色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汇报发言,内容丰富、举措扎实,讲得非常好,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学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区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当下,总结成效,充分肯定特色职业教育发展成果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实现教育与就业精准对接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为例,该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与区内外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学校与当地知
……略……
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在景区导游、酒店管理等岗位上表现出色。X景区每年都会从我区职业院校定向招聘导游,这些毕业生入职后,迅速成为景区的业务骨干,部分学生还在省级导游技能大赛中获奖。
,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创业领域也崭露头角。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同学,在校期间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电商运营经验,毕业后自主创办了一家农产品电商公司,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万元,带动周边X户农户增收致富。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不仅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也让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二、把握形势,正视问题,增强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紧迫感
(一)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培养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区域产业结构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随着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具备智能汽车研发、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而我区职业院校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仍以传统的汽车维修、装配为主,在智能网联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教学内容相对薄弱,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端技术岗位的需求。,在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存在类似问题,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对我区现有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足,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完善
虽然我区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实际运行中,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仅停留在提供实岗位、举办招聘会等浅层次合作,未能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核心环节。例如,在某些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企业提供的实践项目与学校教学进度不匹配,导致学生实效果不佳。同时,校企双方在师资共享、资源共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学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从全区范围来看,职业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不同院校之间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充足的办学资金,能够更好地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和订单式人才培养。而一些偏远地区的职业院校,由于资金短缺、师资匮乏,专业设置单一,实训条件简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需求和企业的用人要求。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不仅制约了偏远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全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明确目标,精准施策,推动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等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实训基地。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可联合X家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围绕企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模块,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是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产业需求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针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用等专业,淘汰落后、过剩专业。同时,对现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融入新技术、新技能,如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增加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课程内容,提升专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强化校企合作,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项目扶持等奖励,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例如,对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接收学生实就业的企业,按照实学生人数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参与课程开发、教学指导的企业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荣誉评选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师资交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教学研讨、项目合作,促进双方知识技能的交流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