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水旱灾害防御严峻形势
(一)认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新特征
(二)正视我市水利工程体系存在的短板弱项
(三)扛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
二、聚焦关键环节,全面落实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
(一)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防线
(二)提升科学调度能力,强化协同防御
(三)夯实基层防御基础,提升应急能力
三、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水旱灾害防御强大合力
(一)压实各级责任链条
(二)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三)严格督导检查问责
四、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做好物资储备和管理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
在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系统安排2025年度水旱灾害防御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应对极端天气挑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水利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各县区水利局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代表。刚才,X县、X县、X区水利局代表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分析问题深入透彻,工作部署具体扎实,我完全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水旱灾害防御严峻形势
(一)认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灾害新特征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我市水旱灾害呈现出“极端性、突发性、复合型”特征。从近年气象数据来看,202x年我市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32%,其中X区单日最大降雨量达289毫米,突破历史极值;202x年则出现夏秋冬连旱,X河水位降至历史最低值,给城乡供水带来严峻挑战。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汛期我市可能面临“旱涝急转”局面,阶段性暴雨洪涝与区域性干旱交替出现的概率较大,特别是7至8月可能出现集中强降雨过程,叠加太行山区洪水下泄影响,城市内涝、河道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交织,防御形势复杂严峻。
(二)正视我市
……略……
日前全部清理到位。要建立河湖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检修。市城管部门要对城区公里排水管网、座雨水泵站进行全面检修,重点疏通大道、街等易堵路段管网,更换老化井盖套。对广场、地铁站等地下空间,要配备移动抽水泵台,制定“一点一预案”,确保强降雨时不积水、不内涝。同时,要加快新区排水系统提质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亿元,新建雨水管网X公里,提升排水能力30%,力争6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二)提升科学调度能力,强化协同防御
一是完善防洪工程联合调度体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牵头建立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每日分析雨情、水情、墒情,动态调整调度方案。针对X水库、水库等重点工程,要优化洪水预报模型,将预报精度从目前的72小时延长至96小时,误差率控制在10%以内。制定河、X河洪水调度方案,明确不同量级洪水下的水库泄洪、河道分洪、蓄滞洪区启用等措施,确保洪水调度科学有序。
二是加强抗旱水源统一管理。市水利局要牵头编制《2025年抗旱保供方案》,对座大中型水库、处引黄灌区实行水量统一调度。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科学拦蓄雨洪水,增加水库蓄水量亿立方米。针对县、区等易旱区域,新建抗旱机井眼,配套输水管道公里,新增抗旱灌溉面积万亩。建立旱情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当土壤墒情低于15%时,及时启动应急供水方案,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粮食主产区灌溉用水。
三是推进智慧水利平台建设。投资亿元建设全市水旱灾害防御数字化指挥系统,整合气象卫星、水文监测、视频监控等数据资源,实现雨情、水情、工情实时监测、预警预报、调度指挥“一张图”管理。在河、湖等重点区域布设水质、水位、流速传感器个,数据传输延迟不超过5分钟。开发智能调度模型,实现水库泄洪、河道行洪、城市排水等环节的自动化决策,提升应急响应效率30%以上。
(三)夯实基层防御基础,提升应急能力
一是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加快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二期工程,新建安全台座、转移道路公里,配备应急通讯设备套,确保蓄滞洪区万群众在2小时内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修订蓄滞洪区运用预案,5月底前完成个村的转移演练,让群众熟悉转移路线和安置点位置。在蓄滞洪区周边设置明显标识牌X块,明确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责任人员,确保关键时刻群众“转得出、安置好、生活有保障”。
二是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各县区要以乡镇为单位,组建不少于人的专业防汛抗旱队伍,配备冲锋舟、排水泵、铁锹等装备台(套)。市水利局要牵头开展“百村防汛能力提升”工程,为个易灾村配备应急发电机、救生衣、铜锣报警器等物资,培训村级防汛明白人名。5月份,组织X支市级、X支县级抢险队伍开展实战演练,重点演练水库抢险、城市内涝排水、群众转移等科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市级—县区—乡镇—村—户”五级预警发布体系,通过手机短信、广播、微信等渠道,确保预警信息15分钟内覆盖到村到户。在山区、库区等通讯盲区,增设应急广播台、手摇报警器个,安排专人负责预警传递。市气象局要提升预报精准度,对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提前24小时发布橙色预警,提前48小时发布红色预警,为基层防御争取更多准备时间。
三、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水旱灾害防御强大合力
(一)压实各级责任链条
一是严格落实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将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分解到每一座水库、每一段堤防、每一个积水点。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清单,明确名市级领导包联个县区、名县级领导包联个乡镇、名乡级领导包联个村,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
二是强化行业监管责任。市水利局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各县区、各单位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X水库除险加固、X河治理等重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监理+施工”三位一体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市应急管理局要统筹应急救援力量,做好抢险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市气象局、水文局要加强监测预报,为防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落实工程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各水库管理所、河道管理处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对X水库、X闸等重点工程,要安排专人24小时巡查,每小时报送工情信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导致事故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部门协同配合
一是建立联合会商机制。每月召开一次由水利、气象、应急、城管等部门参加的会商会,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问题。在主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每日会商、每周调度”,及时通报雨情、水情、工情和灾情。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气象预报、水文监测、工程运行等数据实时互通,提升决策效率。
二是强化区域联动防御。加强与周边市、市的协作,建立河流域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制定洪水调度方案,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协同防御。在山区与县交界处,设置联合监测点个,共享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建立跨区域抢险救援队伍调派机制,当发生重大 ……
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ooonya 联系老师